《十萬個為什么》成絕響,科學素養普及仍然在路上

大氣層有多厚?天空為什么會出現彩虹?為什么會產生龍卷風?蚯蚓是益蟲還是害蟲?

大氣層有多厚?天空為什么會出現彩虹?為什么會產生龍卷風?蚯蚓是益蟲還是害蟲?……知名科普作家葉永烈筆下的“十萬個為什么”就像一座座燈塔,照亮了一代代青少年通向未來的成長求索之路。5月15日上午,與病魔抗爭多年的葉永烈先生在上海長海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0歲。消息傳出,不少科普工作者與科普愛好者對先生的離世表達了深切緬懷之情。

葉老曾形容自己為“一輩子的碼字匠”,一生創作了超過3500萬字的作品。晚年他把多年的書信、文稿、檔案和創作筆記都捐給了上海圖書館。在一次演講中,葉老說:“本來想我去世之后,在我的墓碑上寫一句話:‘對不起,我不能再為你回答為什么’。后來我想想,我現在應該改成‘請到上海圖書館來找我’?!蔽覍@個修改的理解是,葉老終其一生所致力的科學普及工作,都凝結在了這些文字中,而這些文字所體現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不因葉老的離去而停滯,通過圖書館,還有互聯網等存儲介質,它們必將在未來的讀者那里獲得回響。

說到葉老影響力最大的作品,其一是他參與撰寫的《十萬個為什么》。在中國科普讀物中,《十萬個為什么》堪稱最具影響力的第一品牌,葉永烈自1960年起參與了這套書第一版至第六版的創作,半個多世紀以來,影響了幾代人。那個時候,普通人家里或多或少都藏有幾本《十萬個為什么》。另外一本影響甚廣的作品是《小靈通漫游未來》,這本書寫于1961年。想象一下,一位北大化學系的畢業生,在上世紀60年代想象人類21世紀——也就是今天我們的生活。書中寫到了可視手機、原子能氣墊船、機器人服務員、360度環幕電影、反季節蔬菜……有些在今天已變成現實,這需要何等的想象力。

《小靈通漫游未來》發表于1978年,正是改革開放啟動的年份。在特殊的歷史時空里,這本幻想性質的小書,激勵了那個時代的無數青年,“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成為一代人特殊的求學偏好,與“小靈通”所暢想和召喚的國家未來建設藍圖不無關聯。中國第一家民營互聯網服務企業創始人張樹新女士曾經回憶,1978年,15歲正在上中學的她讀到“小靈通”,“覺得像開了天眼一樣”。而正是這次相遇,讓她“對科學和科學可能導致的未來開始充滿好奇”。幾年后她考入中科大,與葉永烈一樣讀了化學系。

在資訊匱乏的年代,一本小冊子改變一個人的人生選擇,這樣的事并不罕見。如今,互聯網的發達、信息爆炸,年輕人可以看到的書、找到的信息多不勝數,但要說全民科學素養就比過去有多大的進步,恐怕很難如此樂觀。君不見社交媒體上、朋友圈里,偽科學帖子成災,有關科學知識、生活常識的信息,辟謠的趕不上造謠的。網絡提供了豐富多元的信息,但與此同時,對于民眾的科學素養、鑒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葉永烈聲名鵲起的年代,科普寫作和信息生產基本上是專業人士的“精英”行為。訓練有素的撰稿隊伍,高度責任心的編輯,嚴格把關的出版流程……讓《十萬個為什么》這樣的科普讀物,一方面平易近人饒有趣味,普通人也看得懂,另一方面卻也因專家把關而具有高度權威性;這是這一類科普作家和作品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今天我們緬懷葉永烈,懷念的是科學的理性精神、“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態度,以及無數人孜孜不倦打磨、出版一本好書、一套作品,為科學觀念的普及而獻身的高度熱忱。

網絡編輯:柯珂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