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隊員的防護服,汪勇的通行證”

“有必要建立一座國家級的‘中國防疫博物館’來記載從SARS到新冠肺炎的歷史?!酪卟┪镳^’是警鐘,是記憶,是緬懷,是悼念,更是一座歷史的紀念碑?!?/blockquote>

責任編輯:劉悠翔

2020年3月,協和西住院樓,所有病區都變成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區。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一張張1米×1.5米的大白紙上,密密麻麻手寫著各種數字、圖表,仔細看去,是全國各地的疫情統計數據。這是胡廷樞的每日功課之一。從2020年1月23日到4月8日武漢解封,他每天除了記錄疫情數據,還要寫新聞摘要、寫個人日記……每天花在這上面的時間,超過10小時。

胡廷樞從事教育工作,平時喜歡收藏醫療史相關的物品。他位于徐州的家儼然成了一座小小的私人“防疫博物館”。這次“新冠”疫情,他自己制作了三千張卡片、圖紙,還收集了各種資料,包括官方的通告、宣傳海報、小區出入證、科普畫冊、醫院標志等等?!拔蚁霂е@些東西去武漢。如果武漢要建一個防疫博物館,我想把這些都捐出去?!焙袑δ戏街苣┯浾哒f。

胡廷樞不是唯一一個關心“防疫博物館”建設的民間人士。最早在網絡上呼吁建立關于此次疫情的博物館,并引起全國性關注的人,是國家博物館前副館長陳履生。2月14日,他在個人微信公眾號上發表了這一呼吁。

“有必要建立一座國家級的‘中國防疫博物館’來記載從SARS到新冠肺炎的歷史?!酪卟┪镳^’是警鐘,是記憶,是緬懷,是悼念,更是一座歷史的紀念碑?!标惵纳暮粲踉诿耖g引發了回響,他說,“很多人拍了自己的防疫物品照片給我,說是要捐給我?!彼谖⑿殴娞柹瞎剂撕芏嗑W友發給他的物品圖片,多數是各地封城時期的小區通行證。

疫情期間,快遞員汪勇拿著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通行證無數次接送醫護人員,如今他的通行證被國家博物館收藏。圖為網友提供給陳履生的出入證。 (資料圖/圖)

2020年4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接受媒體采訪,提到未來疫情結束后,“將有方艙醫院被作為博物館保留下來,供大家參觀及記住這段歷史”。這是官方層面關于建立“防疫博物館”最為明確的一次表述。3月10日,武漢的方艙醫院全部進入休艙狀態。但休艙并不是關閉,焦雅輝說:“等到全球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阿柴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