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考:脫貧之后
2017年2月以來,全國有1100個縣區派員到蘭考交流考察,分8400批次,共23萬人次。
蘭考縣委副書記丁向東:相比脫貧摘帽,鞏固脫貧成果面臨的難度更大,需要的投入也更多。
(本文首發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
發自:河南蘭考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蘭考縣范場村以發展民族樂器為主導產業,助力當地脫貧攻堅。
2020年5月14日,是焦裕祿逝世56周年紀念日,河南開封市委常委班子趕到下轄的蘭考縣,拜謁焦裕祿陵墓。
同一天,河南省組織的脫貧攻堅考核組也前往蘭考,對蘭考2019年度的脫貧成效進行考核。
在曾飽受風沙、鹽堿困擾的蘭考,脫貧是近幾年最重要的工作。早在2002年,蘭考就被確定為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4年全面啟動脫貧攻堅時,全縣還有貧困人口77350人,貧困發生率為10.2%。
3年后,蘭考的貧困發生率降至1.27%,達到了“2%以下”的脫貧要求。2017年3月,蘭考成為全國首批摘帽的兩個國定貧困縣之一,另一個是“革命圣地”井岡山。
作為首批摘帽的貧困縣,蘭考早早進入了“后扶貧時代”,緩解相對貧困、鞏固脫貧成果、發展產業和推動就業成為扶貧工作的中心。
雖然摘了帽,但鞏固脫貧成果“面臨的難度更大、需要的投入更多”,蘭考縣委副書記丁向東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摘帽后“不能著急撤攤子、甩包袱、歇歇腳”,既要繼續完成剩余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還要著眼脫貧后的持續發展問題。
“學蘭考”
蘭考因“老書記”焦裕祿而聞名,也由此獲得了特殊的政治地位,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曾赴蘭考調研考察。蘭考縣委書記長期以來都由開封市委常委兼任。
2014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將蘭考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聯系點,兩次去蘭考調研。當年,蘭考縣委、縣政府作出了“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的承諾。
這一年,時任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更是十赴蘭考。當年6月,郭庚茂在年內第七次到蘭考調研時指出,“近年來蘭考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蘭考的政治影響、與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的要求相比是有差距的?!?/p>
2014年以后,局面有所改變,大量企業到蘭考投資、落戶。
奧吉特生物科技公司,是家原本位于河南洛陽的新三板上市企業,2017年1月則將注冊地遷至蘭考東壩頭鎮張莊村。該企業已在蘭考投資上億元,項目全部投產后將吸納三百多勞動力就業,員工年收入將達5萬元左右。
張莊村村支書申學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