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碩杰:成就三不朽的臺灣經濟學家
(本文首發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蔣碩杰評傳》,吳惠林、彭慧明著,海南出版社,2020
這是一部偉大華人經濟學家蔣碩杰的傳記。他成就了中國傳統人文定義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本書封面尊稱他為“自由經濟導師,對自由經濟具有堅定的信念”──這的確是他一生的寫照。
然而,記得在“蔣碩杰逝世六周年紀念會”上,曾有人提出這樣的質疑:“一位崇尚自由經濟、反對干預的自由主義者,竟然接受官方的供養,擔任官方主導設立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的院長和董事長的職位?”或許因為與會者都是敬愛蔣碩杰的受業門生,或許因為會議時間過于短促,這疑問并沒受到關切。
二十年過去了,在重讀《蔣碩杰評傳》之際,這質疑又重上心頭。隨著對于自由經濟的更深入認識,在讀完每件事跡后,都注意到:蔣碩杰一生的不朽事跡都是在“政府顧問”的身份下完成的。西方文化傳統要求知識分子必須與政府保持一定距離,而米塞斯與哈耶克的自由經濟主義更告誡經濟學家:不適宜擔任政府顧問,更不應該借著顧問身份去實現個人理念。蔣碩杰是哈耶克的門生,對此,要如何去解釋?
當然,西方也有不少擔任公職又受人景仰的經濟學者,而米塞斯也說過:群眾不會有太多的理念,常因不經意跟隨政治人物的理念而走向災禍,此時經濟學家必須出來啟發輿論。但這樣的解釋并不太適宜,因有違他是“吾道一以貫之”的感受。因此,我必須回到中國人文傳統去理解他。夏道平也是這樣看的,雖沒明說。他認為中國知識分子熱衷承襲“學而優則仕”的傳統,也就沒批評他們與官方之間的曖昧關系,只是順著米塞斯的信念,呼吁經濟學家“不該是學官兩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