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視野里的杜甫

(本文首發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邢人儼

公元8世紀,杜甫出生那一年,唐玄宗即位,國家和詩歌都進入了黃金時代。此時歐洲尚處于動蕩不安的中世紀,直到五百年后,歐洲最偉大的詩人但丁才降生于世。又過了三百年,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終于擁有了莎士比亞。

在制作了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紀錄片之后,英國廣播公司(以下簡稱BBC)希望關注更多在英國鮮為人知的世界偉大詩人,他們把目光轉向了中國詩人杜甫。

邁克爾·伍德是曼徹斯特大學公共歷史學系的教授,他在十五六歲時第一次讀到杜甫的詩。當時企鵝圖書出版了一套《晚唐詩選》,收錄了杜甫晚年的詩。當伍德讀到《秋野五首》的第一句,他立刻為之著迷:“我從沒有在西方詩歌里讀到過這樣的東西,那是年輕時的我不敢想象存在的世界,它強烈地吸引了我?!?/p>

從1980年代開始,伍德頻繁到訪中國,并于2016年推出紀錄片《中國故事》向英國觀眾講述中國的歷史。他為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擔任主持和撰稿,這部作品由BBC和央視紀錄頻道聯合制作,2020年4月在英國播出后,在中國激起的反響超過了英國本土。

英國國寶級演員伊恩·麥克萊恩在片中擔任朗誦者,他曾出演多部莎士比亞戲劇,用莎劇腔誦讀了15首杜甫詩。合作制片方原本推薦了一些中國演員,但由于預算不高,很快排除了這個選項。該片制作人瑞貝卡·多布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選用英國演員是為了能夠傳達杜甫文字和生活經歷的文化普遍性,希望西方觀眾產生真正的情感共鳴,80歲的麥克萊恩也更符合杜甫在《壯游》中回溯自己人生的滄桑。

多布斯以日本人演繹莎士比亞而受益匪淺為例,“杜甫也應該向整個世界發聲”。麥克萊恩看過劇本和詩句后,“杜甫的文字最終贏得了他的心”。

伍德和攝制組再次來到中國,重走了杜甫的人生羈旅。他們的足跡遍及西安、天水、成都,沿長江下達白帝城、荊州、長沙、平江?!案S他的路徑,沿途思考,必然會增加對他的理解?!蔽榈孪嘈?,這趟旅程就像杜甫所說的“天地一沙鷗”。

汨羅江畔的鄉村、曲阜的建筑遺跡都給伍德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成都杜甫草堂前,他和往來的中國游客聊天——一位老者用流利的英語講述了自己對杜甫的理解,一個孩子朗聲吟誦了《春夜喜雨》。

伍德認為,對中國人來說,詩歌比在西方更處于文化的核心地位,“中國人仍然自然地引用詩歌來解釋世界,并且人人都清楚出處”。從《詩經》開始,中國詩“比任何西方詩歌傳統都更古老,中國有成千上萬的詩人”。他列舉了李白、李清照、近來備受西方學界關注的近代詩人鄭珍等詩人,還有他最愛的杜牧——他稱自己是杜牧的“死忠粉”,“他的絕句實在了不起”。

在眾多杰出詩人中,英國人稱杜甫為最偉大的詩人?!啊顐ゴ蟮脑娙恕隙ū取顐ゴ蟮脑娙酥弧莻€更好的標題?!边~克爾·伍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看看他詩歌的數量、豐富性和主題,大部分評論家會同意這個觀點?!?/p>

洪業、宇文所安這兩位對中國古詩翻譯作出卓著貢獻的學者,都毫不猶豫地把杜甫稱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西方人樂于把杜甫和莎士比亞相提并論。宇文所安曾說:“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特殊存在,如同英國文學史上的莎士比亞。無論文化和價值觀如何變化,每個時代的人都能從偉大的作者身上找到屬于自己時代的內容?!?/p>

《杜甫麗人行圖》,宋代。 (資料圖/圖)

伍德認為杜甫和莎士比亞都有著宇文所安所稱“千變萬化的心靈”。雖然杜甫并不是劇作家,但他的詩作猶如戲劇,有豐富的畫面感和敘事性——“他能夠代入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聲音,無論精英或底層、富人或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