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朝暉:譯者當如鐘表匠

早期她會一遍遍打磨,打磨的過程就是從譯者走向讀者的過程?,F在,一稿時她就會產生讀者意識自我監督——“這句話好不好懂啊,是不是人話啊。我比較注重讀者體驗,一定要讓讀者看明白”

責任編輯:雨僧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圖/本刊記者 梁辰

讀者遇到好書是一種緣分,對譯者而言,更是。過去十幾年,德文譯者強朝暉對這種緣分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最早是2006年,她那時還在國內為德國的《時代周報》打工,隔壁《商報》的駐中國首席代表、同時也是記者的弗朗克·澤林與她相識多年,關系要好,一次送了本他寫的關于中國的新書。強朝暉接過時開玩笑說:“你要是想翻譯成中文就找我呀!”

過了半年,弗朗克真的找過來,特地請她到一家特別高大上的西餐館吃飯。他拿出和上海三聯書店簽的合同,說我這書真的要翻譯成中文了,你要不要翻呢?這時,強朝暉嘴里嚼著牛排,礙于自己一時客套的承諾,只好接了下來。她用了一年時間翻譯完這本《中國密碼》,但出版過程十分不順。先前的出版社最終取消出版計劃,她不愿就此作罷,各處找人,直到輾轉找到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才得以出版。

“牛排宴”之前,強朝暉從沒想過會去翻譯書。強朝暉初中便開始在北京外語學校學德文,先生是職業外交官,作為家屬,她經常要隨之駐外,一去就是三四年,然后回國呆三四年。在國外的時候,由于她學德文出身,經過了外交部的考核,也有外交官的身份,在德國、奧地利、瑞士的使館或領事館工作,回到國內就為德國的媒體工作。

2009年開始,她覺得外交并不是特別適合自己的事業,更多還是為了先生,于是開始把翻譯當作兼職。那段時間,只要有出版社找,她什么樣的書都不挑,經濟、哲學、生活、小說甚至連童書都翻。

經多年積累,到了2020年2月出版的由她翻譯的《書情書》時,緣分更是積壓式地傾倒而來。首先,書的封面配圖與她家中書房陳設幾乎一樣;開篇,作者悼念在近代生活中曾發揮重要作用卻很快被淘汰的馬匹,進而感嘆紙質書是否會有同樣的命運,而強朝暉屬馬,社交平臺上的頭像一直都是馬;最神的,書中的插圖是各式各樣的讀書人場景,其中一張摔斷腿打著石膏還繼續躺著看書的,跟此前她因滑雪摔傷腿、手捧讀物的照片如出一轍!

同時做兩本書,“完全是兩股勁,而且還不同方向”

《書情書》的責編之一、世紀文景的沈宇在一次新年酒會上遇到強朝暉,當時她翻譯的《世界的演變》剛剛出版,引來了許多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