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積金要不要取消?他披露了一個關鍵數據
鄭秉文指出,住房公積金更應成為法定福利的一部分,給企業減負“重點應該是減稅和降低社保費”。
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帶來的一份《關于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的提案》引起熱議。他提到,目前住房公積金制度“歷史使命并未完結”,尤其對解決政府和事業單位職工的住房問題依然有價值,“不能因噎廢食”。
然而,公積金制度對支持普通企業職工購房還有使命嗎?中低收入者能否享受到公積金制度的益處?為給企業減負就應取消公積金制度?這些也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
5月23日鄭秉文再次向南都談到他就公積金制度的進一步思考。他指出,公積金制度覆蓋面仍在擴大,更多私企參與其中,公積金對“體制內外”的中低收入群體來說都很管用,“公積金的中低收入階層貸款人占95%,在貧困地區尤其受到歡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受訪者供圖
對于取消公積金以給企業減負的看法,鄭秉文指出,這一出發點是好的,但住房公積金更應成為法定福利的一部分,給企業減負“重點應該是減稅和降低社保費”。
一問:公積金該取消了?
“若取消將永遠失去這個法定福利”
有人認為,當前我國房價高企,尤其在一二線城市,公積金在支持職工買房方面已經淪為“雞肋”,已經到了取消的時候。
鄭秉文在提案中指出,評價住房公積金制度要從效率和公平兩個方面來考察,而公積金制度在這兩個方面的表現并不很差,對緩解職工住房難發揮作用,“其歷史使命并未完結”。
他特別強調了公積金對解決政府事業單位職工住房問題的意義,認為取消公積金就意味著他們解決住房問題可能回歸到福利分房上,“那將更不公平”。
5月23日鄭秉文進一步向南都指出,從需求端來看,一、二線城市房價高,包括機關事業單位每年錄用的員工在內的許多人買房壓力太大,而公積金為解決他們的住房難問題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如果取消公積金,對中央部委或有些部門來講,就意味著他們錄用優秀人才存在較大障礙。中低收入群體是大多數,這才是“大需求”,如果取消了這個公積金制度,機關事業單位的精英和廣大的中低收入群體將永遠失去這個法定福利。
“我們不應從個別人的感受出發,也不應該從個別能夠給員工分房子的企業的角度出發,來認為住房公積金的歷史使命已經完結,歸根到底這還是個小角度?!彼硎?。
二問:對私企職工不公平?
“私企將成為參加公積金的主力軍”
有人指出,許多私營企業并沒有參與公積金制度,公積金制度的受益者主要是政府事業單位的職工,保留公積金對廣大私企職工并不公平。南都記者注意到,實際上公積金制度一直因覆蓋面不廣、私企參與比例低而受到質疑。
鄭秉文據《全國住房公積金2018年年度報告》重新考察了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公平問題。他指出,實際上近年來住房公積金制度的覆蓋面在逐漸擴大。截至2018年,公積金繳存職工數1.44億人,在我國繳費型福利制度里,覆蓋面已算很大。同時繳存職工人數越來越多,尤其私企職工繳存人數占比越來越大。
關于“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公平問題。他解釋,在現實生活中,這一對概念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指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被視為“體制內”,其他被視為“體制外”。在1.44億實繳職工中,機關事業單位4452萬人,國企2928萬人,合計7380萬人,這說明,“體制內”的繳存職工數量基本處于“飽和”狀態;另一種理解是“體制內”指正規就業部門,“體制外”指非正規就業部門,而正規就業部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他指出,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基本處于飽和狀態下,私企將成為未來參加公積金的主力軍,例如,2018年公積金新開戶1990萬人,其中私企占50%(994萬人),這說明在未來擴大覆蓋面過程中,私企占比逐漸提高,而且速度較快,而在2014年,當年新開戶的繳存職工中,來自私企的比例僅占13%??梢灶A見到,再過幾年,所有新開戶的繳存職工都來自私企。
他認為,在正規就業群體中,公積金對沒有參加公積金的職工來說是不公平的,但覆蓋面的擴大需要一個過程,國家在擴大公積金覆蓋面方面多次發布文件,需要雇主和雇員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他表示,社會保險覆蓋面也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例如,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在20年前覆蓋人口只有1.36億,而2019年高達9.67億。
“但如果取消了公積金,沒有加入的職工和已經加入的職工就都永遠失去了機會,只要這個制度存在,機會就存在?!彼麖娬{。
三問:公積金是窮人補貼富人?
“中低收入階層貸款人占95%”
也有人提出質疑,公積金制度本來是為了支持低收入者買房,而如今低收入者在高房價面前望而卻步,提取公積金買房的更多是高收入者,這就相當于公積金制度變成“窮人補貼富人買房”,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哪些群體在使用公積金買房?鄭秉文談到,實際上公積金的中低收入階層貸款人占95%,在貧困地區尤其受到歡迎。2018年發放的1萬億元的253萬筆房貸中,95%的借款人是中低收入者,高收入者只占5%。
根據《全國住房公積金2018年年度報告》,其中的中低收入是指收入低于上年當地社會平均工資3倍,高收入是指收入高于上年當地社會平均工資3倍(含)。再看年齡和購買房屋情況:40歲以下的借款人占76%,購買144平方米以下的建筑面積占89%,首套占85%。
“很顯然,上述這些數據說明購房者基本都是剛需階層,公積金制度實實在在的為中低收入群體和夾心階層購房提供了保障和支持?!彼赋?。
他還指出,根據2017年幾個典型貧困地區繳存基數,也可以看到人們對公積金的態度:甘肅定西的繳存基數是其社平工資的101%,廣西百色市是其社平工資的110%,甘肅張掖的實際繳存基數最高,是其社平工資的113%。這說明,貧困地區職工的繳存基數是非?!皩崱钡?,甚至都超過了當地社平工資,因為他們得到了實惠,他們愿意千方百計地多繳存,他們有需求,他們有獲得感。
四問:給企業減負須取消公積金?
“企業減負關鍵和重點是減稅降費”
公積金制度要求以職工月工資為基數,職工與單位按照一定比例(5%-12%)對等繳存公積金,單位繳存部分對單位來說是純支出。
今年以來已有學者指出,當前疫情形勢下,企業復工復產面臨較大壓力,如果取消公積金,最多可為企業減輕12%的負擔。
鄭秉文也認為,公積金制度確實給企業造成了一定負擔,但企業并沒有非常抱怨這項制度,“企業抱怨的是社保費太高”。
而且,職工對公積金非常認可?!霸诶U存公積金時,老百姓從來沒抱怨說基數太高了,比例太高了,他們抱怨的是社保費費率和基數太高了?!彼f。
鄭秉文指出,老百姓和企業社?!疤淤M”現象非常嚴重,而公積金不是這樣,幾乎沒有人和企業對公積金“逃費”,不但不逃費,而且還想方設法擴大繳存基數多繳錢,所以才有了貧困地區繳存基數大于社會平均工資的“怪現象”。
從我國初次收入分配的格局看,他表示保留公積金可提高勞動收入份額。在我國初次收入分配格局中,勞動收入份額太低。中央多次強調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從貫徹落實中央精神角度看,公積金制度本是一件好事。
他認為,取消公積金從而為企業減負,這一考慮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問題的關鍵在于,重點應該是減稅和降低社保費。我國的稅收收入主要來自間接稅,直接稅只占10%左右,長期看,應該逐漸向以直接稅稅收收入為主,但如果勞動收入份額始終太低,那就始終是一句空話。
“從整個國民初次收入分配的格局來看待公積金的定位和功能,這才是‘大格局’,是‘大思路’”。他表示。
網絡編輯: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