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或醫學獎】兩種病毒,兩種命運
到了21世紀,艾滋病已奪走千萬人的生命,讓世人聞之色變;而宮頸癌,這一女性第二大癌癥殺手,卻差不多已被降服
責任編輯:朱力遠
HPV是宮頸癌的致病元兇,HIV則是引起艾滋病的罪魁禍首。到了本世紀,艾滋病已奪去數千萬人的生命,而宮頸癌這一女性第二大癌癥殺手,差不多已被降服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布以后,其官方網站有一項投票:“你是否知道宮頸癌是由病毒引起的?”在第一天近6000名參與者中,四分之三人表示對其有所了解。
20年前,這還是不可想象的。當時,德國人哈拉爾德·楚爾·豪森(Haraldzur Hausen)正試圖證明人乳頭瘤病毒HPV是宮頸癌的致病元兇,然而他的實驗舉步維艱,拿不出決定性的證據。差不多同一時間,法國人和美國人正為了人體免疫缺損病毒HIV的發現權之爭吵得耳紅臉熱,這個病毒正是引起艾滋病的罪魁禍首。當時人們可能不會想到,到了21世紀,艾滋病已奪走千萬人的生命,讓世人聞之色變;而宮頸癌,這一女性第二大癌癥殺手,卻差不多已被降服。
北京時間2008年10月6日下午5點30分,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本年度的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德國海德堡癌癥研究中心的哈拉爾德·楚爾·豪森,表彰他發現并確定了婦女宮頸癌的罪魁禍首——人乳頭瘤病毒HPV;以及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Francoise Barre-Sinoussi)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