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鯨之辯
日本人說,吃鯨是他們的傳統文化,若不許捕鯨,不僅吃不上肉,且長此以往,傳統文化“三味線”(三弦)也將玩完。
責任編輯:劉小磊
■書人茶話
韓國吃狗,日本吃鯨,都頗招世界非議。倘若什么都吃,像我們中國人,不固執,無掛礙,大概就不吃某物也無妨。非吃不可,當今是需要有一個說法的,最堂皇最曖昧的說法:吃它是文化。
日本人說,吃鯨是他們的傳統文化,若不許捕鯨,不僅吃不上肉,且長此以往,傳統文化“三味線”(三弦)也將玩完。由此想到中國的二胡,錦蛇被列為有滅絕之虞的野生動物,好像中國人并不曾大呼小叫,代之以他皮或假皮,照樣滿世界拉,近年日本也頗為流行。人不能被尿憋死,左右逢源,靈活是中國文化生生滅滅特長久的訣竅。
距今四五千年以前的遺跡表明,繩紋時代日本人已經吃鯨肉,當然不是像秦始皇那樣射大魚,而是守株待兔式,吃的是活著擱淺或死了漂來的鯨。公元675年天皇下詔,嚴禁吃牛馬犬猿雞,但鯨是“魚”,沒有腿就照吃不誤。江戶年間有一位國學家叫小山田與清,極力反吃肉,認為吃肉惹惱了祝融,江戶才火災不斷,而1832年刊行的《鯨肉調味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