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仙筆法
讀錢鍾書文字,讀者除了感知錢氏博學,還能順帶著增廣見聞,而拜讀董橋,我們只是見到作者蜻蜓點水地博學著,卻未必總有收獲。
責任編輯:劉小磊
■望文號脈
讀中國文人的漂亮文章,有時,我會不明白他在說什么,同時覺得作者特眩。
我是指這種文字,閱讀中我沒有受到明確教益,同時,我又生出佩服他的想法。我面對的好像不是語言,而是一塊塊彩繪玻璃;作者也不是在表達情感或見解,而是在頂碗,像個雜技演員,或者,在走貓步,像個模特兒。比如,我希望他把見解說得明晰些時,他神鬼莫測地另起了一行;我希望他的觀點能輔以實例,他撂下句“且聽來世分解”的俏皮話;我期待著作者帶我從事思想探險,他卻在黑云壓城之際,回眸我個“臨去秋波那一轉”。如果文字可以顯影容貌,我會在作者嘴角,看到一彎名叫“意味深長”的弧線。出于禮數也為了藏拙,我有義務把這道弧線,聯想成迦葉正在拈花。
雖然不記得西方隨筆大家也玩過這套路數,但我承認,能夠搖出這番筆墨景致的作家,多是漢語世界的高手。指導這種寫作的八字方針,乃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