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桔北枳
民國的創立者以其美好理想而引入之西式民主,因其水土不服,不過一年有余即告夭折,個中緣由,實足令后人深長思之
責任編輯:劉小磊
民國的創立者以其美好理想而引入之西式民主,因其水土不服,不過一年有余即告夭折,個中緣由,實足令后人深長思之
1911年10月10日,駐守湖北省會武昌的新軍在革命黨人策動下發動起義,旋即得到各地響應,迅速波及全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這是1911年中國共和革命(即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中國也因此而結束了歷時數千年的帝制,開啟了共和時代。近代中國的發展似乎翻開了新的一頁,但是,歷史最終的演進進程卻不似許多人當初的期望,在民國元年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政治事件過后,中國沒能走上革命的領導者和參與者所期望的民主自由、獨立富強之途,卻開啟了軍閥爭斗、武夫治國之徑。誰實為之?孰令致之?其間之得失經緯,為后人所長久關注。如今,在許多的學理研究和探討之外,朱宗震先生的《真假共和:1912中國憲政實驗的臺前幕后》以生動的筆法娓娓道來,為我們勾勒出一幅過往歷史演進的現場圖景,當可使讀者從中領略近代中國歷史復雜而多重的面相。
朱先生的大著由三位“大人物”作為開篇,他們是“梟雄”袁世凱、“文人”梁啟超、“英雄”孫中山,是頗有意味的。所謂歷史,說到底是在歷史中活動著的人的歷史,而在我們過往的歷史寫作中,或者是見物不見人的“唯物”史,或者是扭曲杜撰之人的“唯心”史,如何還原歷史現場中的真實人物,并從他們的所思所慮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