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有道: 俞樾書信中的請托

俞樾書信集中很多內容與請托有關,或謀求職位,或尋求資助,還有諸多細節是今人想不到的,如向地方官商借公家輪船、小炮艇乃至士兵等,今日讀來,不難窺見傳統官場和社會的特色。

(本文首發于2020年5月2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清末大學者俞樾(1821-1907)

近日讀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俞樾書信集》(汪少華整理),很多短札屬于便箋一類,未見于光緒二十八年《春在堂全書》中的《春在堂尺牘》和《袖中書》。集中頗多作者請托和理財方面的內容,筆者略作摘錄,連綴成篇,或許從中可以窺見晚清官場和社會特色。本文題目中的“道”字或可加引號,指門路、門道。

遙瞻大樹

同治四年(1865年),李鴻章署理兩江總督,俞樾即致書這位甲辰鄉榜同年(兩人同為道光二十四年舉人),稱他“老前輩”:

樾僑寓津門,又將三載。今年承崇地山同年延修《天津府志》,而苦無經費,未能設局,不過從故書中抄撮,終朝伏案,勞而無功。因思金陵為名勝之區,又得閣下主持其間,未識有一席之地可以位置散材否?近世以浙人而作白下寓公者,惟隨園老人,至今艷稱之。其人品、其學術,均非樾所心折,然其數十年山林之福,實為文人所罕有。而非尹文瑞為制府,則亦安能有此耶?樾之薄福,固不敢希冀隨園,而閣下勛名則高出文瑞萬萬矣。企予之私,率爾布陳,伏惟惠詧。

俞樾應崇厚之邀修志,實非所愿。尹文瑞即尹繼善(謚文瑞),雍正、乾隆時任江蘇巡撫和兩江總督,對下屬江寧知縣袁枚多有扶持,成全他購園增修之夢,得享“數十年山林之?!?。俞樾同為浙籍,援引前人先例,暗示自己的人品學術均高于隨園。李鴻章當即推薦他主講蘇州紫陽書院(“樾承乏紫陽,皆出閣下之賜,遙瞻大樹,深用依依”)。同治六年,俞樾轉往杭州詁經精舍,年底李鴻章之兄李瀚章(字筱荃,也作小荃)由江蘇巡撫調任浙江巡撫。本是好事,俞樾又添新憂,向李鴻章直言:

樾自乙丑歲承延主紫陽書院,皋比絳帳忝竊兩年。一從大樹遠移,便覺孤根難托,適馬穀山制府以西湖詁經精舍見訂,遂辭蘇而就浙。且喜令兄小荃中丞移撫是邦,甘棠兩樹原是同根,初不異躬庇宇下也。今年以講席而兼書局,丁禹生中丞又推屋烏之愛,吳門書局許掛虛名,筆墨生涯比往年腴潤,頗擬稍稍積蓄,為將來入山之計。又拙著各書已刻者四十八卷,未刻者尚五十余卷。倘橐中積有五百金,便可盡刻之。然二者恐不可兼得也。

俞樾主持詁經精舍,也兼浙江和蘇州書局,多兩份收入。丁禹生即丁日昌,同治七年(1868年)由兩淮鹽運史擢升江蘇巡撫,依然駐節蘇州?!霸S掛虛名”即允領干俸。俞樾這一年所得豐腴,仍自嘆刻書乏資,委婉向李鴻章申請出版資助。

挾而求之

俞樾一心從事著述,也長于經營財務。他時常談及刻印著作所需資金,讀信人自然明白用意。為自籌費用,他也直接亮出作文潤格,有一次如此回復藏書家費念慈所請:

昨承談及史世兄求撰其尊甫(編者注:對他人父親的敬稱)墓志一節,臥而思之,忽有挾而求之意。因弟所撰《茶香室續鈔》廿三卷、《目錄》一卷即擬付之剞劂,然此書字數約在十七八萬光景,非洋蚨或百不可,計硯入不足供之。如史世兄能贈我此數,俾刻成此書,則自當敬謹撰述,表揚其先德。但作文潤筆,雖古之所有,而此則未免如昌黎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奎因 校對:胡曉菲 胡欣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