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體系:疫后重迎“高光時刻”
“公共衛生”這一熱詞,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5次。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還單獨成段,被放在首要位置,這在近年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尚屬首次。
城市就像一片樹林,臨床醫生負責給每一棵樹治病開方,而公共衛生醫師盡管沒有處方權,卻承擔著護林、巡林的重責。
“疾控中心的關鍵問題在于職能定位不清、權責不明,到底是科研單位、檢測單位,還是所有衛生工作都要做一點的執行單位?”
(本文首發于2020年5月2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馬肅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0年3月10日,工作人員在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康復驛站內消殺。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成為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聚焦的話題。
這是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連續參加的第四屆全國兩會。作為經歷18年兩會的老面孔,熊思東的另一身份在今年來看尤為特殊——1978年考學時,他就讀了當時高校鮮少開設的公共衛生專業。
“讀書之前,我都不知道公共衛生是干什么的,以為是去管公共廁所,怎么管個公共廁所還要讀這么多書?”當年的學生歲月都付笑談中,熊思東認為在如今形勢下,公共衛生專業的教育、工作理念和體制機制都亟待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完善公共衛生體系也成了此次全國兩會的熱點話題。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開篇即稱“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公共衛生事件”。
“公共衛生”這一熱詞,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5次。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還單獨成段,被放在首要位置,這在近年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尚屬首次。
報告還指出,堅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制,完善傳染病直報和預警系統,堅持及時公開透明發布疫情信息,同時要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設立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完善社區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增設中央和地方之間的信息直通機制……公共衛生相關話題成為議案、提案中的“第一大戶”,其中,不少都是被代表委員反復評述的老大難問題。
公共衛生尷尬:沒人干、不愿干
公共衛生體系的沉疴,首先在于人力、物力、財力的配置,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
第三年進京參會的內蒙古自治區全國人大代表劉亞聲,是烏蘭浩特市人民醫院重癥科主任。烏蘭浩特市隸屬的興安盟,人口160萬,土地面積近6萬平方公里,相當于9個上海市,直到2019年才建立了第一家傳染病??漆t院。
在走訪調研基層疾控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期間,劉亞聲發現這些機構缺乏專業設備,哪怕有,也是落后老化的設備,達不到疾病預防控制的標準和要求。2014年,烏蘭浩特市疾控中心大樓由一所中學的教學樓改建而來,但因主體墻承重問題,無法按照標準實驗室改造,實驗室至今仍存在安全隱患。
公共衛生系統想要改革,蓋房子和買設備容易,但人員梯隊配備和專業水平的提升卻不那么簡單。
內蒙古是鼠疫的自然疫源地之一,4、5月往往是鼠間鼠疫(老鼠和老鼠之間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