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西部淘金”:從大開發到大開放
如今距離第一次提出西部大開發又過去了20年,東西部差距未能拉平,但有所縮小。
如果說前兩次西部大開發主要是拉動西部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那么這一次是要求西部能夠盡快與全國同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西部地區向外開放,從原來的腹地變成了前沿陣地?!?br />
(本文首發于2020年5月28日《南方周末》)
發自:廣州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成都IFS廣場上,一個移動機器人在廣場上巡邏。指導意見鼓勵重慶、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時隔14個月,2019年3月19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審議通過的《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終于在2020年5月17日由國務院正式對外公布。
《指導意見》發布之后,5月22日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促進西部地區開放發展的系列舉措。
圍繞進一步促進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兩會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廣西、青海、陜西、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重慶等西部八省份政協主席,聯名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十四五”加強鞏固西部地區脫貧攻堅成果,對西部地區脫貧攻堅后續政策給予支持。
西部地區地廣人稀,目前占中國領土面積的71%,人口的27%,GDP的20%。以改革開放為界,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先富,打破了過去的均衡發展,與西部地區逐漸拉開差距,中國經濟呈東、中、西梯度發展局面。
針對東西部地區發展失衡,過去20年,中央政府對這片土地持續予以貨幣財政、對外開放、科技教育以及產業政策的傾斜,但“西部地區經濟結構不合理、內生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引自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
西部大開發也不僅是發展經濟,西部地區同時關涉中國的邊界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民族團結。面對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西部地區的定位也在不斷調整。
“雖然字面上仍用了‘西部大開發’,但其內涵不一樣?!闭憬髮W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雪兵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第一個十年,西部大開發著重于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保護;第二個十年,注重西部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包括開放和進一步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未來十五年,則是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
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成立于2006年,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浙江大學共建,多年一直致力于西部大開發的研究。董雪兵參與了2010年和2020年兩份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前期研究和起草,以及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的編制。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毛中根亦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如果說前面20年是西部開發的1.0版本,現在則進入了2.0版本”。
東西部差距縮小
1980年代,學術界對中國經濟提出“三分法”,即東、中、西三部分。東部有10省市,依次是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西部則有12個省份,分別為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
新中國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