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百萬女卡車司機
在人們的日常經驗中,所見卡車司機基本上都為男性,為什么女性卡車司機如此之少?那些進入公路貨運業的女性,是怎么當上了卡車司機,又在經歷著怎樣的生活?
多位女司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們與男司機無異,該干的活一樣都不少,蓋篷布,搬貨物,應對裝卸工的刁難、交警的處罰,晚上小心偷油賊,“都得做”。
(本文首發于2020年5月2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張玥晗
2020年5月16日,郭容利運送最后一批貨物抵達物流園,笑容略有疲憊。
女性、卡車司機,是郭容利身上兩個明顯的特征。
32歲的郭容利駕駛一輛4.2米長的高欄卡車,她個子不高,有些壯實,每天的工作是“在成都四環外畫圈”——從工廠集聚的郫都區拉貨,上繞城高速,抵達物流集散地新都區,挨個發貨到福建、山東、云南,然后回程。
郭容利最常待的地方是物流園。距市中心二十余公里的新都區,是成都市周邊最大的物流集散地,分布著大小十多個物流園,每個物流園間最遠相隔10公里。
無論白天黑夜,這里都很嘈雜,小型的高欄車、廂車、平板車“哐啷”“哐啷”地響,17.5米長的掛車載著重物,則像長途奔馳的馬,不時地“哧——”
卡車來來往往,從車窗看進去,駕駛室里基本都是男性,偶爾有女性坐在副駕駛位,“那是卡嫂”,郭容利說,她們是陪著丈夫跑車的妻子,負責兩人在車上的飲食起居,也找貨、對接貨主、安排線路,很少開車。
而女卡車司機極為罕見。
據2020年5月6日傳化慈善基金會公益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NO.3》顯示,總數約3000萬的卡車司機群體中,女性卡車司機僅占4.2%,超過百萬,但不為人知。她們平均35歲,普遍已婚、有子女。2019年,卡車司機調查報道課題組成員、北京市社科院助理研究員馬丹曾花了大半年尋找和訪談女性卡車司機,尋訪之難,讓她感慨女性卡車司機竟是如此“稀缺”。
事實上,在人們的日常經驗中,所見卡車司機基本上都是男性。為什么女性卡車司機如此之少?馬丹發現,無論從全球的范圍還是從歷史的脈絡來看,卡車司機都是一個男性化的傳統藍領工作,這些進入公路貨運業的女性,怎么當上了卡車司機,又在經歷著怎樣的生活?
“很少很少”
“肚子到這兒,(距離方向盤)一個拳頭?!惫堇隈{駛室里比劃,懷孕8個月時,她還在這條路上跑車。
2020年5月16日,南方周末記者跟著郭容利一起運貨。中午12點多,高速入口堵車,郭容利看著前后兩頭的貨車都在一寸一寸地往前挪,貨車上的貨物琳瑯滿目,從母嬰用品、食品到鋼條,甚至還有血液透析儀?!叭珖嗣竦某院壤龆荚谶@車上!”郭容利喊道。
“現在生意不好,不然進物流園就得排隊一個小時?!惫堇f。
無論在哪兒,郭容利的嗓門都大得很。她性子爽朗,也很熱心。她的好朋友中,好幾位都是男性卡車司機。在他們眼里,郭容利具備成為卡車司機的特點——“豪爽”“女漢子”。大家遇上什么事都找她幫忙;外地的“卡友”途經成都也咨詢她,入城線路怎么走?車輛故障怎么辦?
郭容利有五六個女性卡車司機朋友,也聽說過其他的女司機,但說起來終究是“很少”。
馬丹最初尋找女性卡車司機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