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政治”的觀念史
當時有句話:‘全國人民學解放軍,解放軍學空軍’。其實,空軍一直‘很左’。他們動用大批國防器材鋁甚至黃金、白銀制作紀念章,有的紀念章比銀元還大,有的人甚至把紀念章別在胸前的肉里……”
責任編輯:劉小磊
政治可以沖擊一切的“突出政治”模式,在“全國學習解放軍運動”中被迅速推行到各行各業,業務學習、研究和生產時間被大大壓縮,出現了“停課鬧革命”、“停產鬧革命”等極端作法。“九一三”事件后,周恩來主導“批極左”,力圖擺正政治與業務的關系,去掉了一些“突出政治”的荒誕形式。粉碎“四人幫”后,鄧小平明確認為,生產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就是今后的主要政治,離開了這個主要內容,政治就變成了空頭政治
改革開放30年來,與經濟、政治、社會各層面都發生了既深且廣的變化一樣,“觀念”層面也發生了許多深刻的變化。而且,往往是一些觀念變化在先,體制性變化在后。若無觀念變化,某些體制則很難改變。“突出政治”,就是最早、最重要的觀念變化之一。
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傳統,是其能夠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成功奪取政權的一個重要因素,故從來就強調、重視“突出政治”。不過,1962年后,隨著強調“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左”的傾向越來越嚴重,在如何突出政治、怎樣才是突出政治、政治與業務的關系究竟如何處理等方面,卻漸趨極端,終于“畸形”。這種“畸變”原發于部隊,然后推向社會。
1964年人民解放軍開展了全軍大比武活動。圖為周恩來總理、賀龍元帥(中)、楊勇上將(左3)在和參加軍事比武的士兵交談
林、羅之爭
早在1961年,國防部長、負責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林彪和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就因如何“學毛著”產生分歧。
羅榮桓不同意林彪提出的學毛著要“帶著問題學”、“立竿見影”的提法,在審定戰術條令時把這類詞句刪去。1964年,在總參謀長羅瑞卿的推動下,全軍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比武”活動。林彪認為部隊“大比武”與他在1960年提出的部隊建設“四個第一”不一致,所謂“四個第一”即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因此,從1964年秋開始,他就在各種場合批評“大比武”,認為大比武是“單純軍事觀點”,“沖擊了政治”,強調要“突出政治”。
1964年11月底,林彪在全軍組織工作會議上再次提出了“突出政治”。他說:“各級黨委一定要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要地位,一定要突出政治。”12月29日,林彪又緊急召見總政治部領導人,批評說:現在出現了不好的苗頭,軍事訓練搞得太突出,時間占得太多,軍政工作比例有些失調,沖擊了政治。“今年的比武把政治工作沖垮了。明年要反對單純軍事觀點,反對單純技術觀點,反對單純生產觀點。比武擠掉了政治工作,第一步恢復比武以前的政治工作地位,第二步提高政治工作。”他強調軍事訓練等“要給政治工作讓路”,“時間上誰讓誰的問題,基本上要確定一個原則:讓給政治。軍事訓練、生產等可占用一定時間,但不應沖擊政治。相反,政治可以沖擊其他。”他要求1965年應當著重抓政治,突出政治。
1965年1月初,羅瑞卿召開軍委辦公會議和由各軍兵種及各大軍區領導人參加的擴大的軍委辦公會議,討論如何貫徹林彪關于“突出政治”的指示。林彪要羅瑞卿將他的有關指示修改后發出,經過整理后,林的有關講話、指示作為正式文件下發全軍貫徹執行。11月18日,林彪提出了突出政治的五項原則,同時給毛澤東送去蘭州軍區《關于五十五師緊急備戰中突出政治情況的報告》。12月2日,毛澤東對林彪的信和報告作了批示:“那些不相信突出政治,對于突出政治表示陽奉陰違,而自己另外散布一套折中主義 (即機會主義)的人們,大家應當有所警惕。”“這里所指的,就是羅瑞卿。一個多月后他又說:‘現在折中主義思想實在不少。四平八穩、面面俱到就是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