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拿孤例,橫掃天下
如果諾貝爾獎主益川敏英的“英語不佳”可以否認某種教育體制,那么你也可以很容易地否定古今中外一切教育努力
責任編輯:蔡軍劍
如果諾貝爾獎主益川敏英的“英語不佳”可以否認某種教育體制,那么你也可以很容易地否定古今中外一切教育努力
今年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日本人和日裔美國人有四位。這一史無前例,在國內引起很多議論。筆者見到的最逗一條,當屬南方某報作者徐先生。他說英語不佳也未出過國的益川敏英能得獎,打了我國現行教育體制“一記響亮耳光”。本人對教育體制也是意見一大堆,但覺得徐先生的論證方式太滑稽。這記耳光,哪里等得到益川敏英來打?愛因斯坦也是英語不佳啊,他老先生早把全世界的外語教學都斃了。
愛翁英語之不佳,證人兮華裔科學家。楊振寧和李政道曾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和愛翁是同事。兩人于1952年發表了關于氣液相變的論文。大概愛翁覺得該論文和以他名字命名的某個量子現象有關,請楊、李去他辦公室談談。據楊老回憶,一是他們緊張,二是愛翁話音很輕,而且英語有濃重外國口音,他倆和“物理之神”的交流,似乎并無天眼頓開之感。
不過,愛翁英語之不佳,是愛翁那一級別的英語不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