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龍無首
學界“群龍無首”,可憂的不是“無首”,而是人人自視為“龍”,互不相下。若能彼此尊重,百家爭鳴,反是可喜的美事
責任編輯:蔡軍劍
學界“群龍無首”,可憂的不是“無首”,而是人人自視為“龍”,互不相下。若能彼此尊重,百家爭鳴,反是可喜的美事
《易經》中的“群龍無首”,似乎是說一群無頭的龍,但后來更普及的是其引申之義。在民國初期,特別是袁世凱去世后的十來年,很多人用群龍無首這一成語來描述當時的亂相。一般讀史者常更注意后面的“無首”二字,其實前面的“群龍”二字尤關緊要。若在大家都思不出其位的社會,一段時間的“無首”并不特別可怕。到了思出其位得到提倡的時代,兵士皆欲為元帥,形成“群龍”混居的狀態,此時的“無首”便真有些可怕了。
過去那些并不身與打仗的尚武文人,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