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寫給孩子們的好書| 《十萬個為什么》暢銷之謎
被書籍環繞的童年是豐贍的童年。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奧茨回憶自己的童年時代,在貧寒的耶路撒冷,書籍遍布整套住房的每一個角落。他在自傳體小說《愛與黑暗的故事》中寫道:“我總感覺,人們來來往往,生生死死,但書是不朽的。小時候我希望自己長大后成為一本書,而不是成為作家?!?br />
在中國,誕生于七零、八零年代的人,比父輩和祖父輩更加幸運。書籍,是他們的童年期不可或缺的伴侶。那時候,兒童讀物方興未艾,但遠不似今天這樣良莠不齊“炸裂式”生產。在選擇面并不寬廣的情況下,一些專為孩子創作的經典讀物,如科普類的《十萬個為什么》,文史類的《上下五千年》,四大名著改編的連環畫,從外文譯介的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365夜》等等,幾乎人手一冊街知巷聞,最大限度地贏得了孩子和家長的認可,創造了現象級的出版奇跡,滋養和陪伴了幾億人的成長。
2020年5月15日,《十萬個為什么》最重要的作者之一葉永烈先生逝世,享年79歲。消息傳出,不可遏制地勾起了人們對童年時代“一套《十萬個為什么》闖天下”的豪情的追憶。兒時那些手不釋卷、爛熟于心的書籍、軼事和幻想,亦影影幢幢紛至沓來,讓已為人父母者鼻酸聲咽,無限感慨。
六一國際兒童節將至,本期“文化中國”盤點了幾類“那些年,寫給孩子們的好書”,它們曾經參與過我們的靈魂塑造,指給我們一個奧秘無窮的世界,并將繼續把智慧和美善的果實,交遞于我們的下一代手中。
《十萬個為什么》暢銷之謎
椅子為什么有靠背?夏天胖人為什么感到特別熱?太陽和月亮看起來為什么一樣大?人身上為什么有胎記?……
這些看起來稀奇古怪,認真回答還頗有點耐琢磨的問題,出自紅遍大江南北的一套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么》。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它幾經再版、改版,成為中國家庭必備的少兒科學啟蒙“寶典”,打開《十萬個為什么》,就像打開了通往現代、文明、知識和趣味的大門。
版本淵源
出版于1961年的第一版《十萬個為什么》僅有5本,短短三年間重印11次,至1964年出版的第二版擴充至8本,涵蓋數、理、化、天文、地理、植物、動物等學科,廣受青少年和普通群眾的歡迎。
《十萬個為什么》1964年版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原副總編輯李名慈告訴南都記者:“當時中央號召人民群眾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要不斷地趕超當時歐美的先進國家,全國人民都非常努力、積極地學習科學文化。但群眾的基礎比較差,普遍的缺乏科學知識,《十萬個為什么》的問世,極大地彌補了社會的需要?!?/p>
李名慈向南都記者講述了這樣一件軼事。時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胡耀邦同志,在一個幾千人參加的全國性的團中央干部大會上,特別提到了《十萬個為什么》。胡耀邦說,我們的團干部要多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來豐富、提高自己,他不僅號召大家讀《十萬個為什么》,還給參加會議的同志每人發了一套《十萬個為什么》。這件事在社會上造成了很大影響,也說明《十萬個為什么》作為通俗性的科普讀物一開始就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注。
至六十年代中期,因歷史和時代原因,《十萬個為什么》被打入“冷宮”??傻搅?971年左右,有關方面的領導又找到少兒出版社的編輯,表示現在社會上實在無書可讀,可以酌情編一套適合工農兵閱讀的科普讀物。
“他們的意思是要用新的指導思想來編《十萬個為什么》,刪掉了很多他們覺得不滿意的內容,保留了一部分,但更多地,從文字內容到編排,都留下了那個時代的烙印,比如加入了大量時髦的、口號式的政治術語?!?/p>
《十萬個為什么》工農兵版
出版于1970年代早期的第三版《十萬個為什么》也被稱為工農兵版。李名慈認為,雖然這個版本只發行了不長一段時間,但在那個特殊時期,卻發揮過難以替代的作用?!耙驗槟莻€年代年輕人沒有書可讀,找到一本就如饑似渴地看。它的發行量之大,甚至超過了第一版和第二版?!崩蠲忍岬?,在1977年恢復高考以后,一些學業荒廢多年的考生,正是憑借從《十萬個為什么》里獲取的有限知識,順利地考上大學,進入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深造。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出版業百廢待興。作為重要的科普品牌,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十萬個為什么》在原來三版的基礎上,知識上進行整合,推出第四版。這是一套嶄新的《十萬個為什么》,完整的14本,一些重要的學科,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從原來的一冊擴展成了兩冊。由于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的問題和新的回答每天都在涌現,至90年代早期,少兒社又推出《十萬個為什么》10本續編本,與原先的14本并為24本盒裝版。
《十萬個為什么》第四版
“這個版本在社會上銷售的時間最長,大概從1980年一直到90年代中期,整整十五年以上,全國新華書店的書架上始終就是這一套。發行量簡直是個天文數字,有人說,加上前面的三個版本,總銷量達到了1個億。除了《毛選》,全國沒有哪本書能達到這樣的天文數字?!崩蠲日f。
《十萬個為什么》成就了葉永烈
《十萬個為什么》從誕生之初,撰稿人團隊就陣容豪華。1964年的第二版,便有李四光、竺可楨、華羅庚茅以升等大科學家當顧問,竺可楨、茅以升等甚至還親自撰寫了條目,確保了這套書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大科學家為《十萬個為什么》寫稿,已成一段歷史佳話。
聲名煊赫的科學家成就了《十萬個為什么》,《十萬個為什么》也發掘、造就了一批屬于它的作者。著名作家葉永烈曾言:“《十萬個為什么》是我的成名作,我的命運和《十萬個為什么》緊密相連?!?/p>
著名作家葉永烈(1940-2020)
李名慈介紹,第一版《十萬個為什么》出版的時候,葉永烈還是北大化學系的學生。此前他寫過一個科普小冊子《碳的一家》,從碳原子的結構談起,談到很多化學知識,妙趣橫生?!半m然他是個業余作家,但文筆清晰淺顯,很有趣味性,受到自然科學編輯室的一致贊賞”。因此在《十萬個為什么》組稿時,編輯室的編輯便邀請葉永烈為化學分冊撰稿。葉永烈欣然應允,一口氣寫了很多題目。不僅回答編輯擬給他的問題,還獨立編寫了一些有趣的提問。一來一往,他成了《十萬個為什么》化學分冊的一個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作者。據說,初版化學分冊里幾百個問題,有三分之一出自葉永烈之手。
90年代初,李名慈調到少兒社自然科學編輯室擔任主任,策劃推出了《動腦筋爺爺》《365夜知識童話》等叫好又叫座的科普讀物。他和葉永烈也有了更多的交集,兩人的合作,催生了《小靈通再游未來》、《小靈通西部行》等暢銷兒童讀物。
常常有人問李名慈,葉永烈的一生到底寫了些什么?李名慈答:“他的知識非常豐富,資料積累也很多。他從一名科普作家,變成紀實文學的著名作家,近幾年又寫了許多有關上海的文學作品。葉永烈是把他一生的所有精力都凝固在作品里,他的書影響了我們國家幾代人。葉永烈曾說,一個人只要把自己工作做到極致,對社會就是有貢獻的。他真的是把寫作這個工作做到了極致”。
轟動一時的新世紀版
1994年,李名慈調任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在他建議下,少兒社決定花3-4年時間推出新世紀版《十萬個為什么》,作為對新中國成立50周年的獻禮。新世紀版《十萬個為什么》涉及幾十個學科,包含3000多個條目,總計300余萬字。與老版相比,2/3的內容刷新,環境科學、計算機科學、建筑科學、航天科學等一系列新的學科領域被納入書中。
《十萬個為什么》新世紀版
“為了這套書順利出版,我去北京出差好多次,千方百計找到當時中國科學院院長盧嘉錫院士,他是國家領導人,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在中國科學界名望很大。我找到他的秘書,請盧嘉錫院士擔任我們這套書的總主編。我們希望利用他巨大的社會號召力,來獲得更多科學家,特別是兩院院士的支持?!崩蠲雀嬖V南都記者。
李名慈還準備了一批請柬,請柬上不僅介紹了《十萬個為什么》的出版歷史,更表達了對著名科學家、兩院院士參與新世紀版《十萬個為什么》擔任編委的衷心期待。
《十萬個為什么》新世紀版于1999年夏秋之際推出,總主編是盧嘉錫,有22位兩院院士擔任編委會編委。每一個分冊另設一名主編,皆為該領域的翹楚。比如上海天文臺臺長負責主編天文分冊,上海自然博物館的館長擔任生物分冊的主編。這套書出版后不久便榮獲了第一屆出版政府獎。
“新世紀版在福州路的上海書城舉辦首發儀式,這天一大早外面就排起長隊。葉永烈和上海幾個著名的院士,都參加了當天的簽售儀式。大家不僅僅是奔著這套書來的,更是為了讓科學家簽名而來,排隊購書的人把書城圍了一大圈,占據了幾條馬路,甚至還驚動了當地公安部門出動警力維持?!崩蠲然貞浀?。
科普讀物不僅要多多,更要益善
2013年8月,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在上海書展上正式推出。該版包括360萬字,5000余幅圖片,共18卷16開本的全彩色圖文。據悉,最新版有7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參與編寫工作,其中包括100余位兩院院士擔任編委,有40余位院士親自撰稿,還有不少作者是來自“科學松鼠會”、“果殼網”等的科普界明星或是科普作家。他們的加盟,讓少兒科普更與時俱進,時尚好看。
《十萬個為什么》第六版
“以前人們講科普就是Science Population,現在應該改變一下認知,科普其實更應該是Science Communication,人人既是傳播者,也是接受者。從前四十年所有的科普讀物都在講科學知識,而沒有人或很少人講如何學習科學知識,為什么要學習科學知識?,F在更要提倡科學精神,科學態度,要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向主動的思考,這才是未來科普讀物的發展方向?!崩蠲雀嬖V南都記者。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