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10.7-10.13)

不徹底敞開農民自由、永久地進入城市并變身城市居民的大門,所謂三農問題就永遠無解。

責任編輯:史哲

評審:張健


No.1三農改革90%功夫應著眼于城市
《東方早報》,10月13日,作者:童大煥
    (原文摘編)2007年中國農民人均年收入4140元,其中只有415元來自農村、農業。即使今后公司+農戶、農民自主合作、外向型農業、高附加值農業等形式能夠促成農民的農業收入10倍、20倍地增加,也始終無力拉平城鄉收入差距。因此,絕大部分農民進入城市,成為新市民,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也是農民自發、自覺的必然選擇。
要順應這個歷史潮流,今天的三農改革,90%的功夫就應該著眼于城市,而非鄉村。

首先,要以財產權的形式,確定農民所擁有的農村土地、房屋、宅基地,確保這些財產不可侵犯,并逐步推進變這些固定的、死的財產為可交易、流動、增值的地或資本,因為這將更利于農民自主實現農業產業化或進城創業。

在大部分農民必須解決進城問題這個社會大趨勢面前,城市面臨的改革挑戰將會更多:

一是城鄉二元戶籍體制必須終結,代之以更為公平合理的以居住年限自然獲得城市戶口制,保證進城農民的平等的社會保障、受教育、同工同酬的權利。

二是必須重新審視和定位中國城管體制,確保文化水平不高、就業能力有限的進城農民有自主創業的空間。

三是現有的大規模改造“城中村”的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