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業巨頭“刮骨療毒”
中國乳業出現如今的危機,很大程度上是對奶源的爭奪,而最主要的爭奪者就是草原雙雄——伊利和蒙牛。
責任編輯:吳傳震
中國乳業出現如今的危機,很大程度上是對奶源的爭奪,而最主要的爭奪者就是草原雙雄——伊利和蒙牛。先建市場,再建工廠,甚至是“要市場,不要牧場”的做法在整個行業已是普遍現象,正是整個行業的集體墮落造成了三鹿事件引發的行業整體危機。
蒙??蘖?,伊利急了
趙遠花哭了。
在10月8日央視《對話》節目《牛奶的誠信》錄制現場,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副總裁趙遠花當場落淚。“我為什么會激動呢?蒙牛這幾年走過來,很辛苦,也很復雜,覺得對不起大家,做了那么多事情,還有做錯的。”趙遠花落淚的原因是一位媒體代表的提問:“是不是我們發展的腳步跟自己的實力不匹配,而這種不匹配造成今天發展當中出現了陣痛?”“9月11日三鹿事件后,我們立馬成立了危機公關小組,但對問題還是過于樂觀了。”趙遠花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蒙牛的銷售在9月19日開始受到影響,到目前為止只恢復到 9月 19日之前的80%,按照之前蒙牛每天將近一億元的銷售額計算,蒙牛每天要損失近2000萬元。
作為草原雙雄之一的伊利同樣遭到重創。
伊利在河南省固始縣的經銷商朱華珍,常年代理銷售伊利優酸乳和伊利奶粉。“伊利有35個單品送檢,其中只有一個單品含有三聚氰胺的成分,而且含量很低,但卻使整個伊利奶粉銷售受到了全面的影響。”朱華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朱華珍稱,三鹿事件后,飛鶴奶粉希望她能代理飛鶴品牌,但這違背了她和伊利簽訂的合同規定,只能眼睜睜坐視損失。
目前,朱華珍代理的伊利純牛奶,已經在倉庫積壓了五十多萬元的貨。還有二十多萬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