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美美視頻下架:別把14歲少年眼中的笑料當現實
課堂發飆、扔卷子、威脅家長、釣魚執法、抱病上課……黑龍江鶴崗市初二男孩“鐘美美”因為神模仿老師,近日引來大量關注,據說一夜漲粉30多萬。然而最近鐘美美發在網上的模仿老師視頻卻被刪除,有媒體消息稱他被校方“約談”,鐘美美否認“被約談”,稱“我刪視頻還需要理由嗎”?
消息傳出,大家都感到很惋惜。惋惜之一,是看不到那些模仿神作了??催^那些視頻,我懷疑他是不是受過專業訓練。畢業于中戲的青年導演苗九齡就說,“節奏感小天才,信念感小天才,吐字重音比許多中戲本科藝考考上來的,又有兩三年表演訓練的表演系孩子要強?!边@個真是沒天賦不行,假以時日,沒準又一顆表演新星將從黑土地冉冉升起。惋惜之二,鐘美美的視頻里,的確觸碰到了如今教育界的一些不正之風(比如教師收禮),可是如果真是因為這個找孩子問話,這是典型的“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而不是“解決問題”。
盡管鐘美美稱刪視頻不需要理由,但孩子感受到了壓力,這一點毋庸置疑,這種壓力可能來自外界,也可能來自內心。而我覺得,把鐘美美的表演等同于現實,對孩子不公平,對他的老師可能也不盡公平。
有人可能會說,假如平日里老師不是這樣,小孩子怎會學得如此惟妙惟肖?我們都習慣了所謂的“反映論”:文藝像一面鏡子,是現實的反映。鐘美美的模仿是什么呢?我覺得比較恰當的定位,是一種“諷刺”。而什么是諷刺,或曰諷刺的藝術呢?魯迅先生說:“一個作者,用了精煉的,或者簡直有些夸張地筆墨——但自然也必須是藝術地——寫出成一群人的成一面的真實來,這被寫的一群人,就稱這作品為‘諷刺’?!奔热皇侵S刺,就離不開夸張,相聲、小品,都是夸張的藝術。
而“諷刺”和“夸張”的藝術來源,不一定就是某個老師。有可能是一群老師,甚至孩子的家長、親戚,或者網絡平臺,如快手、抖音上看到的段子,都有可能。這樣一來,鐘美美那些爆紅視頻,可能一部分來源于現實,也可能源于模仿的模仿,或者已有段子的“二次加工”??傊揖筒恍潘陌嘀魅我惶斓酵砭褪且曨l里的那個樣子。老師的工作壓力、辛勞付出,教師對于教育中的形式主義的無奈和不得不從,這些校園日常很可能因為不好笑而沒辦法成為鐘美美模仿的對象。千萬別忘記,這只是一名14歲少年眼中的“笑料”,并非真實世界的全部。笑過以后,尋求視頻所諷刺現象的解決之道,才是成年人要嚴肅對待的問題。
我的意思是,沒必要把一個十多歲少年的滑稽模仿當成任課老師的“罪證”。當然,這么說并不是為學校教育中的那些不正之風開脫,而是要嚴格區別“笑料”與“罪證”。說白了,不能拿搞笑段子來給老師定罪。文藝是文藝,現實是現實,正常人都應該分清兩者。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