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河洛古國
(本文首發于2020年6月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又可
雙槐樹遺址出土的5300年前的牙雕蠶,是目前發現的中國農桑文明發展史上時代最早的文物。
2020年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北京大學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等知名專家學者參加發布并做點評,確認其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遺址,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
“天地之中”在哪里
站在天地之中,回首華夏文明的曙光,黃河流域曾經是一粒麥種,造就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吨芏Y·大司徒》認為,“天地之中”即“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匯也,陰陽之所合也”。換言之,就是“天地之中”是天與地相匯合的地方,是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地方,也是萬物生長的根源所在。
“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薄拔羧?,皆在河洛之間?!蔽挥邳S河與洛河交匯處的河洛地區,自古便有“天地之中”的說法,被視為華夏文明的核心地帶。這里北依邙山和黃河,東據虎牢關,南眺嵩山,西有崤涵,四塞險固猶如天然屏障。
自古河洛出奇觀,這里是圣賢豪杰誕生的地方,神話傳說層出不窮。相傳上古時期,龍馬躍出黃河,身負“河圖”,伏羲以此演繹八卦,成為《周易》的來源。又傳神龜浮出洛水,背馱“洛書”,大禹依此書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
鞏義雙槐樹遺址,位于河洛鎮雙槐樹村南的高臺地上,距黃河南岸兩公里、伊洛河東四公里。這里嵩邙對峙,河洛交匯,呈南高北低之勢,以山地、丘陵、河灘地構成,層層疊疊一路向北河灘滑落。
經過系統調查和大規??碧?,已確定遺址殘存面積117萬平方米,是一處裴李崗、仰韶文化中晚期至龍山文化的大型聚落遺址,距今5300年。這座史前遺址是華夏集團文化與文明的載體,被專家學者命名為“河洛古國”,認為它很可能是黃帝時代的都邑所在地。其“承載的思想觀念以及諸多凸顯禮制和文明的現象,已被后世所承載和發揚,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正是賴此主根脈延續不斷,瓜瓞綿綿”。
考古學上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與龍山時代,大體上相當于中國歷史上的五帝時代,這一時期正處于早期中國的醞釀階段。它以上下兩千年、縱橫千百里的波瀾壯闊的文化面貌征服了世界,并不斷迸發出愈加熾烈的光焰。
據《史記·五帝本紀》載,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大約從仰韶中晚期開始,神州大地上邦國林立、群雄逐鹿,已經進入到大動蕩、大分化、大變革的歷史時期。城邑這一新的聚落形態應運而生。
仰韶文化中晚期,私有制已經成熟發展、階級矛盾十分尖銳。為了保衛財產不被掠奪需要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 校對:胡曉菲 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