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次,外資同時“買爆”4只個股
時至今日,在外資投資規模、匯出比例等問題上,監管都已經取消了相關限制,僅剩的限制只有個股投資比例不能超過30%。
一家獲得市場認可的上市公司必然會被外資追捧,然而這類公司卻很有可能因為太受歡迎而被剔除MSCI指數編制。
對投資比例的限制在韓國等地也曾出現,因為個別企業所在行業的特殊性,要求其需要保證控股股東的穩定性。
(本文首發于2020年6月4日《南方周末》)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美的集團位于廣東順德的總部。近日,外資大舉買入美的集團等4只A股,直至持股上限,遭到深交所預警。
A股重回3000點只有一步之遙,外資的“助攻”尤為明顯。
2020年5月26日晚,深交所對美的集團(000333.SZ)、華測檢測(300012.SZ)、索菲亞(002572.SZ)發出外資持股上限預警,僅一天后,預警名單上又多了泰格醫藥(300347.SZ)。這是A股歷史上首次對4只個股同時預警。
外資開啟“爆買”模式,并不僅限于個股。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1—5月,除3月受疫情影響出現大幅凈賣出以外,其余4個月,北上資金都在凈買入。僅5月,北上資金累計凈買入超300億元。截至6月2日,北上資金持股比例超過總股本10%的股票共有22只。
此外,據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外資已是A股第三大專業機構投資者,僅次于險資和公募基金。截至2019年三季末,外資持倉市值占A股總市值的比重為3.25%,較2018年末增長了0.59個百分點。
政策開放是最直接的催化劑。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其中最重要的一項舉措是落實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管理的政策。
目前,QFII(合規境外投資者)/RQFII(人民幣境外投資者),以及陸股通(滬港通、深港通總稱)是外資投資A股的兩個主要渠道。
以往,QFII只能在外匯局允許的額度內將外匯換成人民幣進行境內投資,并通過專門賬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這一換匯總額度是3000億美元。取消后,投資者可以自由兌換人民幣購買A股股票。
但這并不意味著外資可以無上限地增持個股,A股對外資仍設有30%的持股上限,這也再度引發市場對A股繼續開放的討論。
逐步開放的18年
QFII的推出被視作A股國際化進程的起點,也是中國加入WTO的重要承諾。
QFII并非中國首創,韓國等地均曾將其當作一種過渡性的制度安排,在平穩匯率的同時,又能夠以相對可控的方式吸引外資。
2002年11月,QFII制度正式在中國推出,但最初QFII的投資額度僅有100億美元,而且諸如獲利后能否自由換匯、如何收稅之類的問題都沒有定論。
2005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