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煙火氣:“地攤經濟”復蘇
地攤經濟在中國有上千年的歷史,販夫走卒帶來的繁華,至今可以從《清明上河圖》這樣的作品中窺得。
新中國成立以來,地攤也數次激發出新的經濟活力。從知青返城到下崗分流,地攤都曾是重要的就業出口。
以人為本的城市發展理念不是指整潔、干凈不重要,而是更細致地要求相關從業人員遵守整潔、干凈的規范。如果他們觸犯了規范,可以處罰,而不是消滅。
(本文首發于2020年6月4日《南方周末》)
發自:成都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0年初夏的成都夜市。
2020年6月1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考察山東煙臺一處老舊小區,在小區對面,許多商戶在店門前擺起了攤位,李克強對攤主們說,“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p>
在四天前的答中外記者提問中,李克強也提到,回想改革開放之初,大批知青返城,一個“大碗茶”就解決了多少人的就業?!扒皟芍芪铱吹綀蟮?,我們西部有個城市,按照當地的規范,設置了3.6萬個流動商販的攤位,結果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p>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已有多個城市的“地攤經濟”率先復蘇,拉動了就業,也帶回了城市的煙火氣。
6月2日,支付寶微博披露,目前全國已有1200萬個小店和路邊攤,5月流水收入超出2019年同期,實現“V”字反彈。
對擺攤開綠燈
最先復蘇“地攤經濟”的,是四川成都。
2020年3月16日,根據《成都日報》報道,其城市管理推出“五允許一堅持”,即疫情防控期間,在企業和經營者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潔工作等前提下,允許在居民居住集中區開辟臨時占道攤點攤區,允許臨街店鋪臨時越門經營,允許流動商販在一定區域販賣經營。疫情期間,城市管理部門以教育勸導為主,一般不實施處罰;實施處罰的,原則上不錄入城市管理信用監管平臺。
兩個月后,據新華網5月28日的評論,成都已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2234個,大型商場占道促銷點82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17891個,增加就業崗位10萬個以上,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過98%,“成都市對擺攤設點開綠燈的效果顯著”。
現在,初夏的成都街頭,傍晚最為愜意,溫度明顯降了下來,街頭的夜市、攤販正要熱鬧起來。在武侯區長壽路,一些攤位擺在人行道上,賣缽缽雞的、賣鹵菜的、賣冰粉的、賣炸土豆的……想要一次性嘗嘗“來成都必須打卡”的小吃,這條短短幾百米的街道就可以滿足。如果不想打包,小攤后面也有幾張小桌子、板凳,可以坐下來用餐。
生長在成都的人們,對這樣的景象并不陌生?,F在在開辟臨時占道攤點、攤區的政策下,小攤販更加從容?!敖o我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