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自費、醫護推薦、效果“沒感覺”

南方周末記者展開了一項線上調查。379名孕媽提交的問卷顯示,有35.62%的人曾被醫護人員推銷過保健品,一半以上的人購買保健品價格在400元以上,幾乎都要自費。

(本文首發于2020年6月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張玥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被推銷的婦幼保健品中超過半數需在連鎖藥店或便民藥店購買。 (視覺中國/圖)

近日,湖南郴州永興縣“蛋白固體飲料”事件再次引發社會對母嬰產品市場魚龍混雜的擔憂。

你被推銷過婦幼保健品嗎?南方周末記者展開了一項線上調查。截至2020年6月3日零點,共有379名孕媽填寫問卷,她們來自2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不含港澳臺地區),其中有來自1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孕媽曾在醫院被推銷過保健品。

總體來看,這379人中,有35.62%的人被醫護人員推銷過保健品,其中大多是指定醫院附近的連鎖藥店購買。一半以上的人購買保健品價格在400元以上,且幾乎全部都需要自費。吃過之后,84%的人沒感覺,10%覺得很有用,6%覺得不舒服。在填寫問卷的379人中,253人不認可醫生推薦保健品的做法。

問卷結果顯示,被推薦的保健品也比較集中,在135位被醫護推薦保健品的孕媽中,有66人被推銷的是“十月馨”,30人被推薦了“潤康”,67人是其他十余種產品。潤康和十月馨都是孕期保健品。

“不想輸在起跑線上”

2019年底,母嬰育兒博主文森媽咪在微博中抱怨“又有醫生推薦保健品”,這竟成為她被評論最多的一條博文。

評論中,新手媽媽們分享著曾被醫生推薦保健品的經歷。有的媽媽說,自己的產檢醫生只會推薦該補什么,但不說牌子,讓自行去外面買,是“好醫生”;也有人遇到的產檢醫生問,“你吃‘十月馨’了嗎?現在環境污染這么嚴重,你敢不吃?”

對于文森媽咪來說,被推薦保健品的經歷讓她記憶猶新。她是一名二胎媽媽,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產檢建檔選擇了一家步行5分鐘可達的醫院。在懷孕二十多周時,醫生向她推薦了一款名叫“潤康”的孕婦營養素保健品,并給了一張產品傳單,讓聯系傳單上的電話購買。

看到花里胡哨的宣傳單和這非正式的購買途徑,她決定不買。但為了避免影響之后的產檢,她也沒有當場拒絕醫生的建議。

直到第23周產檢,B超結果顯示寶寶偏小一周。醫院檢查的醫生鄭重地向她推薦了此前傳單上的保健品,要求服用,讓孩子長到正常狀態。

面對產檢結果,她開始有點焦慮。在她的認知中,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