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軍:青年力量推動可持續發展

本期主持人: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侯明輝

訪談嘉賓:中國大學生社會實踐知行促進計劃秘書長 夏軍

編者按:青年是參與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2018年聯合國啟動“青年2030”戰略,旨在加強全球、地區和國家層面的努力,以確保青年權利,認可青年作為變革者的積極貢獻。2019年,全球契約組織開展青年可持續發展創新項目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先鋒人物兩項行動,激勵青年參與可持續發展。在中國大學生社會實踐知行促進計劃秘書長夏軍看來,青年大學生具有參與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和優勢,并能夠在可持續發展教育、傳播和行動方面發揮應有作用,但青年大學生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認知亟待提升?;浉郯拇鬄硡^企業應該將青年發展納入可持續發展規劃,一方面為青年參與可持續發展創造機會,另一方面聯合青年開展一致行動,共同促進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議題和目標。 

青年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南方周末:如何看待青年在參與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

夏軍:中國有將近3,000所高校,累計有超過4,000萬青年大學生,從知識水平、行動能力、公眾參與意識等多個維度看,青年大學生具有參與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和優勢,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一是可持續發展教育。每年暑假,全國有超過800萬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其中接近90%從事與助學支教相關的教育項目。青年大學生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方法融入教育課程,幫助實踐地的中小學生學習和了解,并讓更多城鄉居民獲取可持續發展知識和信息。

二是可持續發展傳播。自媒體時代,青年大學生是非?;钴S的傳播者,他們熟悉流行的傳播工具,掌握流行的傳播語言,擁有與公眾媒體溝通和合作的能力,讓他們參與到有關可持續發展信息的傳播中,會有非常大的能量。

三是可持續發展行動。在行動層面,青年大學生對于可持續發展的參與主要體現在環境保護、教育公益等方面。我們看到很多企業在這一方面開展大學生項目,支持青年大學生開展環境教育、環保宣傳、鄉村調查等,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可持續發展行動。 

南方周末:你如何評價當前國內青年大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的認知和參與能力?

夏軍:根據青年影響力研究中心(YOUTH IMPACT LAB)提供的研究報告,青年大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的認知亟待加強。數據統計顯示,70%的青年大學生聽說過可持續發展,40%的大學生把可持續發展簡單理解為環境保護,只有不到5%的大學生知道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但對具體議題不了解。

我們認為,青年大學生具備很強的行動力,對于環境類議題和環境項目保持非常高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因此,目前最需要解決的是針對青年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基礎教育,包括理念、內容和方法,只有全面提升青年大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能力和知識能力,才能最終提升他們的行動能力。

提升青年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認知

南方周末:一些商學院和高校開設了企業社會責任或可持續發展課程,這對推動可持續發展事業有哪些意義?

夏軍:短期看,通過學校教育可以迅速提升青年學生對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基礎理論的認知。更長遠的意義則是為可持續發展事業培養人才,因為大部分青年學生都要走進職場,進入工商領域,有些人會成為企業管理者、領導者,因此在高等教育階段開展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課程,增強青年學生對商業與社會關系的認知,是為未來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商業人才和社會公民,這對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

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建議學校增強與企業的互動,比如通過企業高管座談、走進企業、參與企業社會責任項目等方式,幫助青年學生更直觀地獲取相關知識和經驗。 

南方周末:知行計劃開展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了哪些成效?

夏軍:中國大學生社會實踐知行促進計劃(簡稱“知行計劃”)在團中央學校部指導下,于2012年正式創立,是中國大學生項目官方平臺,旨在推動和幫助企業參與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促進青年大學生成長發展。截至2019年,知行計劃累計發動超過470所大學的6,000多支大學生團隊持續開展包括助學支教、環境保護、減貧脫貧、創新創業、鄉村調研、專業競賽、校園文化、能力發展、公益傳播等形式多樣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和成長發展項目,共有49.1萬大學生直接參與,使6,400余所鄉村學校的300余萬師生受益。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教育聯盟在培養青年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升青年參與解決社會問題能力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夏軍:聯盟的主要工作方向是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17年4月制定頒布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精神,鼓勵和推動企業,參與支持青年大學生成長發展。在青年工作整體框架下,聯盟通過知行計劃,聯合企業持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青年大學生可持續發展項目,助力提升青年參與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

以路易達孚公司的可持續農業項目為例。為支持中國可持續農業發展,知行計劃與路易達孚聯合開展可持續農業調研,走訪10余位農業領域專家學者,組織農業類院校大學生,面向24個地級市的92個縣/村、169戶中小農戶及村級農村合作社進行田野調查,幫助大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可持續農業政策、可持續農業技術應用、可持續農業課程設置和專業實踐現狀及需求?;谡{查結果,知行計劃與路易達孚將合作開展“鄉村創變者”可持續農業青年行動,和青年大學生一起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創意和行動支持。

大灣區企業應將青年發展列入可持續發展戰略

南方周末: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在促進青年發展方面可以開展哪些行動?

夏軍:中國2020年有超過870萬大學畢業生,在十四五規劃期間(2021-2025),累計大學畢業生將近4,500萬人,這是企業從人力資源、品牌、產品和市場方面,都需要重點關注的人群。為此,企業需要把青年發展列入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定中長期政策,持續支持和影響青年大學生?;浉郯拇鬄硡^發展規劃將支持青年創業就業、促進青年交流作為重要內容,大灣區企業開展青年發展項目既是擔當社會責任,也能夠為企業長遠發展儲備人力資源,開拓年輕群體消費市場。具體可以在以下方面開展行動:

一是參與和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大灣區企業可以對接國家政策,結合企業自身優勢和員工專業能力,支持開展形式多樣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包括但不限于助學支教、環境保護、鄉村振興、社會調查等方向。

二是支持開展大學生專業競賽。充分發揮企業專業技術和產品優勢,組織開展大學生專業競賽,助力提升大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為企業培養專業人才,為品牌和產品培養深度粉絲。

三是支持大學生能力發展。結合企業關注的議題或國家政策,組織選拔優秀大學生走進企業,開展形式多樣的訓練營或工作坊,通過參訪學習,與企業高管、科學家、工程師以及相關部門領導和員工開展對話交流,幫助青年學生深入了解企業科技水平、創新能力和未來發展,提升企業品牌對優秀大學生的影響力。

南方周末:大灣區企業如何發揮好青年志愿服務對參與區域建設和促進青年發展的作用?

夏軍:青年志愿服務是企業參與推動青年發展的重要形式和內容,粵港澳地區的志愿服務相交其他區域更為活躍。企業更好開展青年志愿服務,一是在項目開發時要結合國家政策和社會需求,二是在項目資源保障上要發揮企業專業優勢,三是在項目實施上應該形成組織管理、運行實施、成效評估、表彰激勵的閉環。

南方周末:從整個區域來看,大灣區需要為青年參與區域可持續發展建設創造哪些環境?

夏軍:大灣區建設需要多方參與,促進青年發展也需要社會共同參與。在區域政策方面首先需要設定青年可參與的可持續發展議題,其次可以搭建青年發展平臺,形成區域合力。

一是發揮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團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創建可持續發展高校合作平臺,鼓勵和發動青年大學生參與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二是粵港澳大灣區企業之間進行聯合,創建可持續發展企業合作平臺,對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題,共同支持開展青年可持續發展項目。

三是整合粵港澳大灣區主流媒體、全國性新媒體和自媒體,創建可持續發展媒體合作平臺,共同為可持續發展發聲,以媒體力量,呼吁社會關注、參與和支持可持續發展,促進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議題和目標。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