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教授戴建業:入世與隱逸

因詩歌而“紅”,使戴建業的生命、學術和趣味被部分遮蔽。張三夕聽戴建業用英文背誦過伯特蘭·羅素的文章,他極喜愛這位英國哲學家。為了準備讀書會,張三夕的一位博士生向戴建業借來《存在與時間》。在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這本經典之作上面,批注密密麻麻。

(本文首發于2020年6月4日《南方周末》)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劉悠翔

對照陶淵明、蘇軾等先賢的境遇,戴建業往往對自己生活中的挫折釋然:“如果真的走進了每一個詩人的內心世界,你遇上困境就會有很多‘心理知識’?!?(受訪者供圖/圖)

在世界讀書日的一場直播里,戴建業落淚了。他略微突兀地冒出來一句:“人總是要死的,所以我要不辜負這么多粉絲,我要寫出更好的東西來回報大家,回報這些讀者?!?/p>

戴建業平素講話堅定,湖北麻城口音增添了慷慨激昂。他喜歡用男性色彩強烈的詞匯“爺們”,以此概括盛唐的生命力?!皩畎?,對盛唐的這些詩人,我非常地向往,而且由衷地贊美他們?!彼嬖V南方周末記者。

在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戴建業的學術領域是魏晉南北朝文學,卻因講解唐詩受到公眾歡迎。多重因素偶然疊加,令他的人生際遇格外曲折。昔日沉默訥言的年輕人,如今因幽默風趣成為“網紅”;總是帶來挫折的家鄉口音,卻成為獨特的身份象征。作為直接受益于恢復高考的77級大學生,他三十多年后才知道,自己本可以就讀全中國最好的大學。

“我們那一代人,也包括稍后的78級、79級這一代人,普遍有一種家國情懷,普遍關心國家的命運,時代的命運?!贝鹘I在“愛思想”網的專訪中說?!凹覈閼选鼻『檬撬麖脑娙藗兩砩峡吹降?。他認為,杜甫之偉大在于“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一起”。隨著年齡增長,他慢慢喜歡上感時憂國、飽含同情心的杜詩。

詩歌塑造了戴建業。他相信“讀什么樣的書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卻不愿多談詩歌對自己的影響。詩歌的養分如星辰般散落在他的著作和眾多訪談、博文和演講中。他熱情稱頌正派的人,盡可能直白地針砭時弊,甚至期盼向公眾剖析自己的鄙陋之處。

“站在公眾面前的戴建業,滿頭白發,一臉皺紋。自己是個什么樣子,就呈現出什么樣子,不裝不作我才活得坦然?!痹谛聲洞骼蠋熌栽娫~課》的后記中,戴建業寫道。這本談論李白與杜甫詩作的新書,很快就在電商平臺進入了預售排行的前列。

“麻城話大家都聽不懂!”

去中文系報到那天,戴建業結識了廖珂。他們都在農村長大,分在一間寢室,床挨著床,三五天下來就成了一輩子的好朋友。

友誼與詩貫穿著戴建業的人生。中學寫“批林批孔”的大字報,一位理科老師莫名其妙地讓他寫首詩上去。他從幾天前的報紙上抄了一首,略加修改。大家覺得詩好,就鼓勵他投稿,居然在其他報紙上發表了。少年因贊譽而虛榮,更不敢承認詩是抄來的。他開始閱讀很多新詩和古詩,開始寫散文、小說,上大學前還發表了一部獨幕劇本。

高考中斷十一年,1977年重啟,冬天考試,轉年初春開學。湖北省的錄取率大約4%,數年積累下的考生背景五花八門,廖珂還遇見了中學老師,師生瞬間成了校友。學校當時叫華中師范學院,百廢待興,中文、歷史和政治三個系不用實驗室,學生先去京山校區幾個月。那里只有孤零零的兩棟平房,與農場相差無幾。

這次高考程序不大規范,考生不知道成績,填志愿只能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陳玲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