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夢滄浪亭
滄浪亭里的一代代人兒,何嘗不是在編織著一個個屬于自己的夢:蘇子美人在江湖、魂系朝堂,做著一個東山復起的夢;韓蘄王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做著一個王師北上的夢;沈復和蕓娘的《浮生六記》樸素又浪漫,那是一場煙火神仙的夢……
責任編輯:楊嘉敏
與滄浪亭一水之隔的可園里實景演出《浮生六記》。
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秋,正值盛年的蘇子美無罪而貶,“無官一身輕”的他來到姑蘇城南學宮訪學,忽見東南有一處廢園:方圓一里、三面環水、四周林木成蔭,頓時心生歡喜,他豪擲四萬貫,收了這塊地皮,另采石購木,在屋北臨水構建一座山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小蘇此時的心境大抵與當年的屈夫子相仿,他自號“滄浪翁”,園子理所當然隨了主人的名,叫“滄浪亭”。
我們可以遙想一下,一身便服的小蘇,一葉扁舟、一壺濁酒,縱橫往來滄浪之水,或端坐山亭,舉杯邀月;或踞坐面水軒,濯纓洗足;他的好友歐陽修得知后,“羨慕妒忌恨”地作了一首打油詩調侃道:“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币馑际钦f,你這小子,僅花費區區四萬錢,就把清風、明月“圈養”在家,真是撿了個天大的便宜??!蘇子美的不幸,卻是滄浪亭之大幸,他為后世留下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滄浪亭,也開啟了蘇州城造園的先河,官場失意的文人們,紛紛學了他,抱著“窮則獨善其身”的心態,于咫尺之間開辟了一座座“城市中的山林”。
園林和宅邸仿佛,都是一處私人空間,具有很強的遮蔽性,幾乎所有的江南園林,皆是清一色危墻森然,一堵高墻,將外頭和里面隔成兩個世界,任憑外界如何喧鬧,園子的主人們“兩耳不聞墻外事”,怡然自樂。唯有滄浪亭,宛在水中央,遠遠望去,仿佛一盆巨大的水石盆景,有山、有亭、有軒、有廊、有漏窗……舉手投足之間,飄飄然自帶一股仙氣,這般“以水為墻”別出心裁的造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