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民 讓“野生”的中國影像被看見
他是電影學者、影評人、策展人,CIFF發起人之一,多部獨立影像的監制,數年來扶持青年創作者,近年又推出個人名義的“十薦”。這些,都是為了增加“野生”影像的可見度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雨僧
2020年6月8日晚,影評人和獨立電影推動者、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張獻民在網上發布了他的第二屆“十薦”入選片單和他撰寫的總結綜述。
所謂“十薦”,是他以個人名義在網絡征集影像作品。時長不限,內容不限——實驗、動畫、虛構、非虛構等。他集中一個月左右時間看完后,推薦10部作品并為每篇寫出500字影評。
這是他繼2017年末征集以來,發起的第二屆“十薦”,“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國獨立電影,也希望發現不為人知的創作者、新的作品”。選片的標準只有“創造性”三個字。
已知天命的張獻民,大學畢業便參與了荷蘭導演伊文思的最后一部紀錄片《風的故事》,留法后回國任教,寫出了《看不見的影像》;他是CIFF(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發起人之一,擔任多部電影的監制、制片和影展策劃,組織過獨立影像巡展和藝術電影放映聯盟,還出演過《巫山云雨》《柔情史》等影片。近年來,他平均每年看500部影片和500個左右的劇本?!岸嗄艿幕顒蛹?,獨立電影推手”,是圈內多數人對他的共識。
《巫山云雨》導演章明聽到“十薦”的消息,笑稱這是“標準的張獻民做的事情,和他去年邀請我做‘青年導演訓練營’導師一樣,殊途同歸”。
“看見”
2018年1月15日,還在杭州讀大二的學生祝新把自己的作品《漫游》遞給了張獻民。片子在祝新生長的杭州拍攝,講述夏日里,女孩李森林發現父親莫名離家,母親的舊友秋秋阿姨卻意外來訪,說起十年前關于喪夫的運河往事。
張獻民評述:《漫游》是一個貌似非常散漫的虛構長片,很沉穩,人很篤定,每次畫面內移動都有道理但多少暗含一點意外。它“如此從容,鋪排得又很開闊”。他承認自己“沒看透”這片子,也猜不到作者的電影觀念是如何明確起來的,但并不訝異。
兩個月后,《漫游》入選“新人十薦”(另有“成熟作者十薦”)。此后,趁著去杭州參加西湖紀錄片大會的空隙,張獻民和祝新、另一位“十薦新人”入選者鄭陸心源見了個面,見縫插針地聊了會兒。
在那之前,張獻民留在祝新腦海里最早的形象,是他在婁燁電影里扮演的若谷,和一個在獨立電影方面有判斷力的老師。接觸后發現,這個頭發灰白、說話不疾不徐、不時泛出冷幽默的長者,比自己想象的要更瘋狂。
“他選片、評論的角度都非常的私人,這對我來說很重要?!弊P掠浀锰貏e清楚,張獻民講入圍“十薦”的《天落水》,“那是民國舞女題材的電影,他引申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歷史線索(備注:張獻民評《天落水》“就是《赤地》,《秧歌》,就是《今生今世》未刪節版。是謝晉《舞臺姐妹》去除掉道德焦慮和貧富控訴……)?!?nbsp;
2018年10月,《漫游》入圍釜山電影節并獲得新浪潮獎提名,次年又入圍第69屆柏林電影節論壇單元。
在投給“十薦”前,鄭陸心源將作品《在死海里醒來》遞給過其他機構和平臺。對于“十薦”,她沒有任何功利的期待?!暗珡埆I民老師做這件事,讓我們彼此看見,能接觸到一些有勇氣的作品?!币粋€意外收獲是,首屆“十薦”入選成熟作者的導演陳軸參演了鄭陸第一部劇情長片《她房間的云》。這部電影在2020年2月摘得鹿特丹電影節最高榮譽金虎獎。
比他們年長一旬的黃驥,憑借自己與丈夫大冢龍治合作的劇情片《笨鳥》,也獲選了第一屆“成熟作者十薦”。她與張獻民淵源更深。
在北電讀大二時,黃驥在社會實踐調查課里,以老家的地下六合彩為主題,拍攝了自己的紀錄片處女作。做好片子以后,“純從自己感情出發,不知道怎么用?!?/p>
她的導師杜慶春看到,向張獻民提及。后者便帶著黃驥去參加廣州紀錄片大會,并策劃了放映活動。
黃驥回憶,那是她第一次參加影展,第一次把自己拍的東西放給別人看。她頭一回覺得自己拍的東西是“比作業還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