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疫苗為何一波三折?(下)
由于埃博拉疫苗的市場需求一直不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加兩國科學家研究出的VSV埃博拉疫苗始終沒有走出實驗室,直到一場更大的危機突然來襲。
責任編輯:朱力遠
這是2019年8月5日在剛果(金)戈馬拍攝的醫務人員為一名兒童接種埃博拉疫苗的資料照片。
實驗室的意外
德國實驗室的一場事故,意外地成為埃博拉疫苗的人體試驗和緊急使用的絕佳案例。
2009年3月12日,一名德國研究者在P4實驗室接觸埃博拉病毒時刺到了手指,盡管當時沒有出血,但她戴著三層手套的皮膚被刺破了。她被緊急帶往漢堡大學醫學中心,并與加拿大和美國的研究人員聯系,看看是否有挽救措施。
經過多輪風險評估,研究人員列舉了9個關鍵點,認為應該立即接種加拿大和美國科學家研發出的埃博拉疫苗(rVSV-ZEBOV),她本人也同意。此前的一些動物試驗表明,在接觸病毒的48小時內接種,仍然會產生抗體,但在這位實驗室人員之前,該疫苗從未在人體身上接種過。
因為烈性病毒的致死風險,加拿大政府同意提供這種實驗室疫苗,裝有疫苗的包裹在第一個電話會議結束后從加拿大發出,3月14日上午抵達漢堡。事故發生的48小時后,該研究員在隔離艙內接種了這一疫苗。她本人也隨之成為研究人員密切關注的受試者。
3月15日,該研究員出現發熱和肌肉疼痛,醫務人員沒有對她進行治療,他們希望確認這是由于感染埃博拉病毒癥狀發作,還是注射疫苗后的常規不良反應。當晚她的發燒減退,之后被嚴密監測的21天內,她沒有任何埃博拉感染癥狀,最終平安出院了。
直到今天,科研人員仍無法確認該研究員究竟是沒有感染埃博拉病毒,還是有了感染但被緊急使用的疫苗拯救了,盡管多數人傾向于相信她沒有感染。
但這場跨越國界的緊急使用給埃博拉的人體試驗奠定了基礎,也證明了該疫苗在人身上沒有明顯的副作用。
直到2014年,美加兩國科學家研究出的VSV埃博拉疫苗始終沒有走出實驗室。對于所有為這一疫苗付出心血的研究者來說,這仍然只是一個被束之高閣的科學想法而已。
其間,為了推薦這一研究最終上市,溫尼伯實驗室將這一模型申請專利,并將這一載體授權給了惠氏公司。之后,他們開始大規模尋找藥企合作,希望推動疫苗進入到臨床開發階段。
談了大大小小無數個公司后,只有一家名為BioProtectionSystemsCorp.的小公司(NewLinkGenetics的子公司)感興趣,以20萬美元的低價將專利權買走,宣稱將推動這一疫苗進入到臨床開發階段。不過對于BioProtection來說,這只是一個增加他們資產組合的商業決定。BioProtection后來被L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