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新聞眼丨賀蘭山下考察,習近平看重這些事
6月9日,習近平來到銀川考察。在賀蘭山下,他分別考察了鄉村生態觀光園、葡萄種植園。在巍巍賀蘭山的護佑和滔滔黃河水的滋潤下,稻香魚躍、美酒芬芳,塞上江南、名不虛傳。在考察中,總書記看山看水、看田看園,也傳遞出他最為看重的事?!稌r政新聞眼》為您解析。
稻漁空間看“田”:系統治理 運籌有方
您知道嗎?地處西北的寧夏賀蘭縣,不僅種起了水稻,而且種出了新花樣,去年還吸引了全國稻漁綜合種養行業來這里現場觀摩。
所謂“稻漁綜合種養”,就是在稻田養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水稻、魚、鴨、螃蟹、田螺等和諧共生,實現立體種養、一田多用。
當天,習近平首先來到賀蘭縣常信鄉的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考察。
稻漁空間負責人趙建文說,他們從最開始種有機水稻,逐漸發展稻漁立體種養,如今形成了休閑觀光農業。游客在這里可以體驗農耕、垂釣等,還可以通過信息平臺追溯有機水稻、有機瓜果等產品質量。目前,園區每年產出大米260萬公斤,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帶動周邊農民80余人就業。
在稻漁空間,田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田。最近在陜西、山西考察時,習近平兩次強調,要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倳浂啻沃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要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并舉。
在寧夏,空間也不是簡單的空間。2016年4月,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23次會議,批準寧夏開展空間規劃試點,要求加強組織領導、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寧夏成為繼海南之后第二個省級空間規劃試點省區。
總書記在賀蘭山下看的稻漁空間,是山水林田湖草的“交響”,也給寧夏發展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螺螄殼里做道場”,寧夏雖小,大有可為。
秦嶺歸來再看“山”:生態屏障 重在保護
離開稻漁空間,習近平來到賀蘭山東麓,了解賀蘭山生態環境保護情況。
賀蘭山是我國地理、氣候的重要分界線,是西北地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被寧夏人稱為“父親山”。賀蘭山擁有700多種珍貴動植物物種和眾多礦產資源,其中“太西煤”“賀蘭石”在寧夏“五寶”中就占據兩席。然而,多年過量開采和露天作業,導致賀蘭山廢渣堆積,礦坑遍布,生態功能遭到巨大破壞。
2016年7月,習近平在寧夏考察時強調,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必須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直到徹底解決問題。他指出,“寧夏生態環境有其脆弱的一面,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要持之以恒?!贝撕?,寧夏打響賀蘭山生態保衛戰。
習近平對于生態安全屏障的關注一以貫之。去年8月,在甘肅考察時,他來到祁連山,聽取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情況匯報,要求讓祁連山綠水青山常在,永遠造福草原各族群眾。今年4月,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來到和合南北、澤被天下的秦嶺,要求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決不能重蹈覆轍,決不能在歷史上留下罵名。
清代詩人胡秉正這樣吟詠賀蘭山:西北天誰補,此山作柱擎。這次在寧夏,總書記深情凝望賀蘭山,這樣的凝望,是無聲的動員。正如他一個多月前的秦嶺之誡: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
特色產業看“園”:群眾受益 唯此為大
“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碑斕?,習近平還來到位于銀川市西夏區的賀蘭山東麓葡萄種植園考察。
賀蘭山東麓位于北緯38度,日照充足、熱量豐富、土壤透氣性好、晝夜溫差大,諸多地理優勢使這里成為種植釀酒葡萄的黃金地帶,也是中國“葡萄酒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區域之一。近年來,當地發展起了以葡萄酒莊文化旅游為主的酒莊旅游產業。
如今,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已建成上百個酒莊,年產葡萄酒1.2億瓶。產品遠銷法國、德國、西班牙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精品葡萄酒在國際大賽中屢獲佳績。
當天,在稻漁空間和葡萄種植園,習近平都重點了解當地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的情況。在此前赴陜西、山西考察時,總書記也都重點關注了當地的木耳、黃花菜等特色產業,稱贊小木耳大產業、黃花菜大產業。
《時政新聞眼》發現,總書記在考察特色產業時,尤其關心群眾受益的情況。在陜西,他指出,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在山西,他強調,要把群眾受益擺在突出位置。要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精心選擇產業項目,確保成功率和可持續發展。
為什么如此重視群眾受益?總書記前不久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一段話作出了響亮的回答:“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p>
人民至上、群眾受益,唯此為大。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