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戰爭推動早期國家的誕生
人類學家厄爾(Timothy Earl)認為,戰爭活動是維持及創造大規模政治結構,諸如復雜酋邦或國家的關鍵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原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劇烈的戰爭活動,在相當程度上促成了國家的產生。正是通過戰爭與滅國,既整合了國家對自然資源的組織和分配能力,更是加速了社會的復雜化過程,增強了首領的政治、軍事權力與內部組織能力。在戰火紛飛中,早期國家誕生了。
責任編輯:陳斌
早期的史前社會,人口稀少,社會結構簡單,人群之間的集體沖突規模還不大,造成的結果也不算嚴重。
例如,人類學家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記載,19世紀20年代末,澳大利亞北部的巴瑟斯特島和梅爾維多島上,蒂克勞里—蘭維拉部落和曼迪厄姆布拉部落之間發生了一場“戰爭”。先是幾個老人喊出使對手仇恨的話語,然后就發展為互相投擲長矛,投擲長矛者大多為老人,準確性非常之低。被擊中者通常是一些無辜的非戰斗人員或某個大喊大叫的老婦人。這些老婦人插在參戰者中間,不分青紅皂白地口吐污穢。只要有人受了傷,哪怕是個無關緊要的老太婆,戰斗都會立即停止下來,讓雙方確定受害者的身份之后再接著打。
泰勒(Edward B.Tylor)也曾描述了澳大利亞原住民之間戰爭的情況。雙方約定交戰時間,使用槍矛和狼牙棒,大聲責罵侮辱對方。參戰者都有一個對應的對手,戰斗實際上成為一系列決斗。直到最后,“或許殺死了一個人”,戰爭也就此結束。
從這些例子來看,采集、狩獵階段的人類群體之間存在著戰爭。
不過,早期的戰爭并不是如同新石器時代那樣的劇烈,參戰者中不但包括了女性,甚至包括了老年人。戰爭可能以一種帶有儀式性的方式展開。正如日本學者白川靜先生的推測,遠古戰爭的起源與“游戲”、“戲弄”對方的活動關系密切。因此,南美洲采集漁獵的南比克瓦拉印第安人(the Nambikwara)有時會因以物易物的禮物交換不對等而不滿,或者是報復謀殺和搶劫婦女而舉行戰爭,但經常因為前進幾公里路以后原來的刺激與興奮消失,于是參戰者都半路回家,戰爭因而取消。
弓箭與新石器時代的戰爭
隨著弓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