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爆”銀行電話
反催收的主要業務是為客戶提供起訴書、舉報書模板,通過在不同平臺對銀行進行舉報,讓客戶獲得與銀行對話的“主動權”。
各監管部門紛紛針對“反催收”“惡意代理投訴”等亂象向廣大消費者作出風險提示。
(本文首發于2020年6月11日《南方周末》)
發自:廣州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近些年各家銀行為了率先占領零售業務的市場份額,對不良率的容忍度持續放寬,甚至接盤了不少已在P2P過度負債的人。
陳軍正體會著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快樂,幾個月前,他還被許多人罵作“催狗”。
陳軍是武漢人,今年27歲,4年前畢業于武漢一所三本大學,先是在銀行負責貸后管理工作,隨后進入銀行委派的第三方催收機構,成了一名催收員。
新冠肺炎改變了陳軍的命運。
陳軍所在的催收公司于2020年1月末收到了合作銀行的要求:對湖北地區暫停催收。2月,銀保監會再次下發通知,要求金融機構對所有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要在信貸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合理延后還款期限,征信上予以寬限。
突然沒了業務,催收公司開始裁員,陳軍失業了。待在家里的時光,只能靠上網打發,陳軍卻發現,個人債務市場起了變化。
因為此前做催收,他長期潛伏在一些貸款人QQ群、信用卡負債者微信群中。自疫情以來,進群的人數多了很多。怎么和銀行協商,如何重組信用卡債務,成為這個龐大人群的共同“剛需”。
既有銀行貸后管理的經驗,又曾擔任過催收員的陳軍,很了解信用卡逾期后應該怎么辦。他在群里不斷給出一些建議,收獲了大家的信任,有人開始私信他,希望他能給出具體的指導意見,比如如何進行信用卡協商。
所謂信用卡協商,是指負債者在信用卡逾期后,與銀行協商獲得免息分期、停息掛賬等個性化還款方案。但由于利息是銀行的收入主要來源,協商并不容易。因此越來越多的“反催收聯盟”涌現,瞄準并不斷挖掘這個信用卡協商的中介市場。
如今,陳軍已轉型為一名單打獨斗的“反催收員”,不僅活躍在各個“卡奴”群中,還會錄視頻講解,發布在B站、抖音、微博等各個社交平臺上。
“現在每天主動私信我的人就不少于10個,基本每10人里就有1人成交?!标愜妼δ戏街苣┯浾叻Q,他一般收取賬單金額的10%作為傭金。
這筆傭金與催收相近,但成功的概率要高得多。陳軍說,以前做催收員,拼了命,一個月最多催款成功10萬元,但只能拿到1萬元的工資。更多時候,一個月只能催款1萬元,到手只有3000元的底薪。而如今,信用卡協商要比催收簡單太多,一個月卻能賺2萬—3萬元不等?!安粌H能掙到更多的錢,還有人支持你?!?/p>
據陳軍觀察,反催收中介正在不斷壯大,尤其是專業人士開始大規模進場,不乏在貸款行業從業超過十年的人。
也有已經壯大的反催收機構挖角陳軍,據這些機構介紹,公司已有上百人的規模,有專門的法律部門和金融人士,在抖音等平臺上也有超10萬人的粉絲。他們勸說陳軍,“公司現在每天成單量過百,單子接不完”。
這類機構不少正是從原來的催收公司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陳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