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高、責任大、負荷重,傷醫案頻發:防疫常態化后,醫護群體何以解壓?

報告顯示,71%的醫護人員存在職業壓力,參加過新冠肺炎救治的醫護人員壓力更明顯。外賣咖啡續命、24小時“在線”,飲食不規律、不健康和繁重的工作導致慢性病和職業病接踵而至。

醫護人員職業壓力的根源之一在于我國醫療資源缺乏和區域不平衡。報告對此呼吁,繼續加強分級診療制度,緩解大醫院的虹吸效應。

(本文首發于2020年6月1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馬可

2020年兩會期間,公共衛生、醫療醫改相關議題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收到的506件議案中,有四分之一是關于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體系,排名第一。在九千多件建議案中,還有不少聚焦于提高醫務人員的社會地位和激勵機制,增加醫務人員的安全感、獲得感。

“醫患矛盾可能長期存在,醫生仍面臨著更為突出的職業風險。如何在制度建設、法律建設上更好地保護醫生的職業尊嚴是很重要的?!?020年5月18日,全國人大代表、北大首鋼醫院院長顧晉在接受南方都市報專訪時表示。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將醫護人員職業現狀的冰山一角展現在公眾面前。據國家衛健委統計,4.2萬余名醫護人員先后馳援湖北,在探索新的診療方案、患者救治和管理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也付出了巨大犧牲。中國-世衛組織聯合考察專家組的報告顯示,全國共有476家醫療機構的3387名醫務人員感染新冠肺炎,22人殉職。

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一線醫護人員分批撤回本職崗位?;貧w常態后,醫護群體的困境仍存——高危、高壓、高負荷,傷醫事件時有發生、醫生的評價機制與其社會貢獻不相稱、人才流失嚴重等。

近日,南方周末展開醫護從業人員職業關懷計劃——“中國醫聲”項目,對全國2275位醫護從業人員進行調研,發布《中國醫護從業人員職業現狀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醫護人員正逐漸成為職業焦慮困擾的高發人群。盡管造成醫護人員職業壓力的外界因素難以控制,但改善現狀需要從公眾認知、制度、技術等方面共同努力。

醫護從業者的職業焦慮是日常性的,而非偶發。 (報告截圖/圖)

苦大而不愁深,解壓能力待提升

疫情期間,醫護人員放棄家人的陪伴,逆行至前線,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線。他們承受著照顧患者、醫療物資缺乏、被感染等焦慮情緒。

報告顯示,71%的醫護人員存在職業壓力,其中參加過新冠肺炎救治的醫護人員壓力更明顯。53%的醫護人員面對壓力時,在心理、生理等方面表現出明顯的緊張感,如工作焦慮、慢性病和職業病多發。受訪者中,患有肩頸炎的人數占比高達58%,腰肌勞損46%,腸胃炎39%。

李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