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東亞漫游:在中國之外,成為“國民作家”

魯迅不應該僅僅被看作一個中國作家,他生前的足跡,以及他的作品在東亞的閱讀史,成了東亞各城市之間的文化紐帶。

(本文首發于2020年6月1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1904年9月,魯迅作為首位中國留學生入學日本仙臺醫學專門學校(今日本東北大學醫學部),如今校園里豎立著他的銅像。 (仙臺政府旅游網資料圖/圖)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p>

這是魯迅短篇小說《故鄉》的結尾。中國的語文教科書收錄了這篇小說,“閏土”“圓規”的形象深深印入幾代中國人的腦海。

遠在日本的中學生,也共享著這樣的文學記憶。早在1953年,日本教育出版社的教科書,就首次將《故鄉》收錄到初中國語教科書,“光村圖書”“三省堂”和“筑摩書房”等出版社緊隨其后。中日邦交恢復后的1972年,又有“學校圖書”和“東京書籍”等出版社的教科書收錄了《故鄉》,并一直持續到今天。由于日本中學國語教科書全部出自這幾家出版社,這意味著多年來,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在中學階段讀過《故鄉》。

“可以說,在世界范圍內,很少有人像魯迅這樣在自己的祖國之外,成為近于國民作家的存在?!泵盼荽髮W名譽教授、中國現代文學和魯迅研究專家藤井省三說。

1994年,大江健三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他的母親對他講了下面這些話:“亞洲作家中最有資格拿諾貝爾文學獎的是泰戈爾和魯迅,和他們兩位相比,健三郎你還差得遠呢?!贝蠼∪傻哪赣H懂中文,是一位魯迅迷。1934年,大江的母親和父親從四國的小山村出發,前往上海旅行,在上海他們買到了魯迅創辦的《譯文》雜志,回去后愛不釋手,讀了很久。1947年,大江考入一所新建的新式中學,母親送給他的禮物,就是一本佐藤春夫和增田涉合譯的《魯迅選集》。從此,大江健三郎便喜歡上了魯迅的作品。

2007年,大江健三郎在東京大學作了一場題為《如何成為一個知識人》的演講。演講后觀眾向他提問,“你從魯迅那里接受了怎樣的影響?”藤井省三記得大江這樣回答:“魯迅自由地寫作小說,創造了屬于自己的小說形式。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他對世界發出了自己真誠的聲音和無畏的控訴,這就是他所創造的文體。我在寫短篇小說的時候,每每會想起這樣的魯迅?!?/p>

在藤井省三看來,不論是生前所受到的文學影響,還是其作品對其他亞洲作家的影響,魯迅都不應該僅僅被看作一個中國作家。魯迅生前的足跡,以及他的作品在東亞的閱讀史,成了東亞各城市之間的文化紐帶。

藤井省三的新書《魯迅的都市漫游》,以魯迅的東亞都市經歷為軸線,通過梳理日本乃至東亞對魯迅的接受史,勾勒出東亞文學的交流史和多樣性。

魯迅在留日時期以及居住北京、上海時期,通過閱讀大量日文書籍,接觸并學習了日本文學以及日譯的世界文學?!?930年代之前,魯迅及其小說、散文詩創作,受到過夏目漱石、森鷗外、芥川龍之介等人的影響?!碧倬∪f。

在《我怎么做起小說來》這篇文章中,魯迅稱夏目漱石是當時自己最愛讀的作家之一。1923年,魯迅與周作人合作,出版了《現代日本小說集》,其中收錄了夏目漱石的《克萊喀先生》?!霸袑W者提出魯迅的《藤野先生》受到過夏目漱石的《克萊喀先生》的影響?!彪m然《藤野先生》并不是小說,藤野先生也非虛構人物,但是在文風與寫作技巧上,《藤野先生》都與《克萊喀先生》有著些許相似性。

影響脈絡更明顯的是魯迅的《孔乙己》和芥川龍之介1919年的小說《毛利先生》。比較兩篇小說中的主人公形象,“無論在穿著、表情還是奇怪的話語上都頗相似”。魯迅比芥川年長十歲左右,他對日本文壇的追蹤關注,使其能第一時間注意到新一輩的作家。

1921年4月到7月,芥川龍之介以《大阪每日新聞》特派員的身份來到中國,走訪了上海、北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