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將開啟,參與部門多達17個
責任編輯:潘珊菊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定于2020年至2022年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普查對象有哪些?有何創新表現?如何保證普查數據質量?對此,6月10日,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回應公眾關注熱點。
“普查對象范圍廣、普查內容多”
據介紹,本次普查對象范圍比較廣,受到社會多方關注。其中包括與自然災害相關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和省、市、縣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重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部分居民等。
值得注意的是,普查對象中的相關自然要素主要是指地震、暴雨、洪水、臺風、干旱等這些自然現象,對這些對象的相關規律做調查。另外,普查還將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數據資料和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針對相關對象開展必要的調查。
“本次普查涉及的對象類型多,職責不同,但都要做好各自工作?!痹撠撠熑吮硎?,希望社會各界都能夠積極支持普查工作,配合普查員開展相關調查,我們也會對相關信息進行保密處理,全流程加強對公民個人、企事業單位等信息的保護,嚴禁向任何機構、單位、個人泄露調查信息。
此外,該負責人還指出,普查內容將涵蓋六個方面。其中包括主要自然災害致災調查與評估,人口、房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系統、三次產業、資源和環境等承災體調查與評估,歷史災害調查與評估,綜合減災資源(能力)調查與評估,重點隱患調查與評估等。
“本次普查內容多?!痹撠撠熑送嘎?,既涉及6大類自然災害風險要素的調查,也有在調查基礎上開展的風險評估、風險區劃和綜合防治區劃;既有對各行業領域調查評估與區劃的專業性要求,也有對普適性要素的全覆蓋調查要求。
“我們后續也會發布《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總體方案》,闡明普查主要內容、技術路線等相關情況?!痹撠撠熑苏f道。
“邊普查,邊應用,邊見效”
該負責人介紹,本次普查參與部門多達17個,超過一半的部門有具體任務,部分部門普查任務多、難度大。為此,國務院成立了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將逐步設立相應的普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
《通知》明確本次普查標準時點為2020年12月31日。據該負責人介紹,根據任務規劃與設計,普查實施將分為2個階段。一是前期準備與試點階段,主要是2020年,二是全面調查、評估與區劃階段,主要是2021年-2022年。
他強調,本次普查雖然有整體工作安排,但并不是說普查成果要等2022年普查結束后才應用?!拔覀儗⒅笇Ц鞯貐^、各部門按照“邊普查、邊應用、邊見效”的原則,在普查數據采集后就可以立即納入防災減災救災、應急管理中予以應用?!?/p>
另外,該負責人表示,本次普查是自然災害領域一次開創性的工作,實現了四個“首次”。一是首次聚合絕大多數涉災行業部門協同開展普查,探索建立多部門協同普查的長效工作機制,這也是切實改變傳統的“九龍治水”,解決部門數據共享壁壘的具體行動。二是首次實現自然災害風險要素的“全集”調查。三是首次實現不同行業部門采用統一的技術框架開展風險評估工作。四是首次實現從風險要素調查到綜合防治區劃的鏈條式普查。
對于如何保證普查數據質量,該負責人表示,數據質量是衡量普查成功與否的主要標準,我們將采取強化組織領導、強化技術指導、強化分級負責等多種措施,確保普查數據質量。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