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ESG畫像:引導資本向善的力量

責任編輯: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丁

ESG正得到全球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青睞,全球ESG投資規模逾30萬億美元。作為一種投資理念,ESG由于綜合考量企業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績效,兼顧短期和長期價值回報,被視作投資業的一股“清流”;作為一種投資策略, ESG對投資者和被投資標的均有正面影響;作為一種評級體系,ESG提供了一套全面納入公司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等維度上的業績表現,對其可持續發展和綜合價值創造能力進行綜合量化的辦法;對于企業來說,ESG將社會責任深度融入到了企業的運營全過程,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升級版。 

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的肆虐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沖擊,并引發了逆全球化思潮的抬頭。在這場危機之下,也有一股“清流”正在匯聚,并形成新的時代浪潮,那就是以ESG為標志的引導資本向善的力量。

6月3日,首屆“ESG投資前沿論壇”于北京召開。該論壇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責任投資論壇、社會價值投資聯盟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發起,放眼全球ESG投資的理念與實踐,助力中國ESG投資生態體系構建。6月5日,上交所聯合陸家嘴金融城也開啟了“ESG投資云講壇”系列活動,探討ESG投資最新動態和法律框架,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ESG整合路徑。

近年來,ESG作為一種平衡商業利益和社會關懷的價值理念,得到了全球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青睞。全球ESG投資規模不斷擴展,形成了歐、美、加、澳、日等五大主要市場,資本總額逾30萬億美元。

ESG進入中國時間不長。目前,中國與ESG概念相關的市場規模相對有限,僅占資管市場整體比重的2%,離全球平均33%和部分成熟市場50%的占比仍有不小差距。同時,國內對ESG還存在著“標簽化”“泛化”“單一化”等認識誤區,有必要對ESG的來龍去脈和相關概念進行厘清,從而助推ESG在中國的良性發展。

ESG是什么?

ESG是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和Governance(治理)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合,涵蓋了全球可持續發展框架下的三大核心議題。

2004年6月,聯合國在《在乎者即贏家(Who Cares Wins)》報告中首次提出了ESG概念。該報告整合了可持續發展中環境、社會和治理三大核心議題,指出E、S、G三大要素是緊密聯系、相互影響的,倡導商界加強履行責任,提出將E、S、G三要素更好地引入金融分析、資產管理和證券交易中去。

環境方面,資源枯竭、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等問題嚴重威脅著人類生存環境,制約著社會進步發展;

社會方面,人類也面臨著一系列的矛盾與沖突,有關人權、員工和消費者權益、供應鏈、社會與社區的爭議事件層出不窮;

公司治理方面,新世紀以來一系列震驚全球的商業“暴雷”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惡劣的社會影響。這三大議題均超越了商業組織邊界,聚焦了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代表了商界出于自身社會角色應主動承擔的廣義社會責任。

ESG投資理念:一股清流 

ESG是一種綜合考量企業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績效,兼顧短期和長期價值回報的投資理念。

從歷史進程看,ESG投資與道德投資、責任投資、綠色金融、可持續金融等概念一脈相承,旨在通過負責任的商業投資推動企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收益和綜合社會效益的雙贏。

200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行動(UNEP FI)聯合其它機構首次明確提出ESG概念。2006年,聯合國牽頭發布了責任投資原則(PRI),涵蓋了有關落實ESG理念的六大投資原則:

1.將ESG議題納入投資分析和決策過程;

2.將ESG議題整合至所有權政策與實踐中;

3.要求投資機構適當披露ESG信息;

4.促進投資行業接受并實施PRI原則;

5.建立合作機制,提升PRI原則實施的效能;

6.匯報PRI原則實施的活動與進程。

隨著責任投資原則的頒布,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ESG因素引入了公司投資決策的框架。

投資者不再單純依靠傳統方法,采用財務狀況和盈利水平等因素來評價投資對象,而是將環境、社會和治理等因素納入到投資篩選的原則中。

本向善正日漸成為一種主流投資理念。截至2020年5月30日,責任投資原則在全球已有3090位簽署方,包括2230家資產管理者、531家資產所有者和329家服務提供商。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簽署方從已2017年的6家增長至今年6月的30多家。

圖1:傳統投資、社會責任投資、ESG投資與影響力投資概念對比

來源:社投盟研究院整理

ESG投資策略:正面效果明顯

全球ESG投資大致分為七種投資策略:規范篩選法、正面篩選法、負面篩選法、ESG整合法、可持續主題投資、影響力投資和積極股東法。

大量實證研究表明,ESG對投資者和企業均有正面影響。ESG實踐可以改善公司運營,規避相關風險,并提升財務績效。對投資者而言,在投資中踐行ESG理念有助于投資者規避相關風險并提升長期回報。

圖2:2018年七種ESG投資策略全球規模分布

來源:2018 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 社投盟研究院整理

規范篩選法、正面篩選法和負面篩選法本質上皆為“篩選與排除”策略,可持續主題投資、影響力投資和積極股東法則是對解決特定環境、社會問題采取的主動性措施。

與以上六類投資方式相比,ESG整合法與量化手段結合較為緊密,是一種更具體系性和科學性的投資框架。狹義上的ESG投資只包含嚴格采納了ESG整合策略的投資方式,通常通過以下四個途徑加以實現:基本面投資、量化投資、Smart Beta投資和被動投資。

2018年,全球范圍內以ESG整合策略為主的ESG投資金額突破了17萬億美元。 

ESG評級:對可持續性和價值創造能力的量化

傳統商業模式中的企業績效評估主要關注的是經營效益和財務業績,以此判斷一家公司的商業價值。ESG提供了一套全面納入公司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等維度上的業績表現,對其可持續發展和綜合價值創造能力進行綜合量化的考量評價體系。

近十幾年來,全球涌現出的眾多ESG評級機構為投資者、公司等提供數據支持、評估和咨詢服務。據統計,目前全球ESG評估和排名體系超過600種。歐美是ESG理念最早興起且ESG投資繁榮發展的地區,也誕生了許多頗具影響力的ESG評級機構,比如人們耳熟能詳的MSCI(明晟)、FTSE Russell(富時羅素)旗下的ESG業務部門。

以MSCI為例,它的ESG評級系統分為三個層級,對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3大責任下的10個主題、37個議題開展評估,并且重點關注那些與公司核心業務相關、可能帶來經營風險或發展機遇的ESG議題。

ESG投資:迅猛增長

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關注ESG投資,以可持續發展為內核的各類ESG產品陸續面世。認同ESG投資理念的投資機構根據ESG評級和指數構建ESG產品,推進ESG在資本市場的落地,極大地拓展了可持續投資的市場空間。

近年來,ESG投資產品及組合數量與日俱增,其投資總量增速迅猛。全球ESG投資規模從2016年的22.9萬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30.7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全球每三美元的投資就有一美元投向了ESG投資標的。以基金行業為例,據《美國可持續發展類基金概況報告》的統計,截止2019年底,全球共有564只踐行ESG投資理念的基金,管理著9330億美元的資產,其中有23家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0億美元。

企業ESG實踐:是社會責任業績的全面量化、指標化、價值化

據2018年歐洲社會責任投資報告分析表明,企業參與ESG實踐的內部動機主要有風險管控的考慮和財務績效的改善,外部驅動力則包括受托人責任的驅使、社會團體的壓力和國際倡議的推動等。

無論是內外部動機的驅動,ESG都前所未有地將社會責任深度融入到了企業的運營全過程。從ESG信息披露、數據分析、ESG評估和指數產品發布,再到ESG完整的商業生態體系的構建,ESG幫助企業實現了CSR 1.0到CSR 2.0的全面升級。

這不僅體現在公司治理的細化指標將全面負責的理念融入到董事會戰略決策和內部治理中,還體現在企業社會責任業績被全面量化、指標化,轉化為價值產品成為市場主流選擇。

綜上,ESG這一概念具有很強的實質性,也有很大的靈活度。它在不同視角、不同語境下可以有多元內涵和外延的理解。

ESG作為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核心要素,當它們融入到企業戰略和日常管理運營中時,就轉化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實踐,成為綜合考量企業社會價值的一個度量衡;同時,它們也是投資者心里的一份社會責任考量,是引導投資向善的風向標。

(注:本文作者李文系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智庫專家,顧欣科 、胡雯淇系社投盟研究院研究人員,陳溪言、邱明燃對本文亦有貢獻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