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移植的新希望:基因編輯豬可用于燒傷患者皮膚修復
為了抑制異體皮膚移植所產生的免疫排斥反應,中美等國的科學家正在嘗試利用基因編輯豬的皮膚來替代尸體皮膚,進行燒傷患者皮膚移植,這一新的治療思路在動物試驗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
(本文首發于2020年6月1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朱力遠
圖為三級燒傷示意圖。
燒傷是一項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1000萬人受嚴重燒傷之苦,其中約有18萬人因燒傷而死亡。體外培養的自體皮膚移植是救治嚴重燒傷患者的常見手段,不過在緊急情況下,外科醫生還需要從尸體身上取出皮膚進行臨時性皮膚移植,以降低感染風險,而這種尸體皮膚也經常供不應求。最近,中國和美國等國家的科學家正在嘗試利用基因編輯豬的皮膚來替代尸體皮膚,進行燒傷患者皮膚移植,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臨時性皮膚移植
據英國《每日郵報》和美國《新科學家》等媒體2020年1月下旬報道,深圳臻質醫療公司、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和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多家機構的研究人員培育出一種基因編輯豬,并將基因編輯豬的皮膚移植到實驗用的食蟹猴身上,建立了豬-食蟹猴異種皮膚移植模型。在沒有注射任何抗免疫排斥反應藥物的情況下,這些豬皮膚移植物可在猴子身上存活25天以上,超過大多數國際異種皮膚移植物的存活時間。研究人員將計劃申報基因編輯豬皮膚治療燒傷患者的臨床研究,希望能將這些基因編輯豬皮膚應用于嚴重燒傷患者的臨床治療上。該研究結果已發布在生物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但是尚未得到同行評議。
對嚴重燒傷患者進行皮膚修復,最有效的是利用患者自身的皮膚進行移植。一般需要先從患者身上取出正常的皮膚,直接進行皮膚移植,或者經過體外組織培養后再進行移植。前者面臨自體皮膚不夠用的問題,后者則面臨等待時間較長等問題。如果不及時進行皮膚移植,嚴重燒傷患者的傷口可能出現病原體感染、蛋白質和水分流失、難以愈合、疼痛加重等風險,甚至可能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