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個書房

(本文首發于2020年6月1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莫礪鋒。

我幼時全家人常年擠在一間住房內,家中一共也沒有幾本書,當然無所謂“書房”。插隊務農期間,我有一間專屬自己的茅屋,室內放著鋤頭、鐮刀等農具,以及儲存稻谷、麥子的大缸,家具只有一張床和一條兼作桌、椅的長條板凳。我把幾冊馬、列的書陳列在長凳上,把帶有“封資修”傾向的十多本書秘藏在褥子底下。我的正業是種地,插秧割稻之余才能讀點書,“封資修”的書則只能偷偷地讀?!皶俊边@個詞,離我非常遙遠。

1979年,我考進南京大學讀研,成為一個專業的讀書人。我的宿舍在南園13舍208室,五人一間,但有三位室友家在南京,平時很少露面,208室便為我與同門張三夕共享。除了到教室去上課,或是到圖書館去讀不能外借的線裝書,我倆每天都待在宿舍里看書。我們的兩張床鋪靠著窗戶,兩床之間放著兩張小書桌和兩張方凳,此外就針插不進了。宿舍里沒有書櫥或書架,我們的藏書都堆在床上,沿墻碼成一排,笑稱自己是“年年歲歲一床書”。開學不久,導師程千帆先生到宿舍來看我們,一進屋便對我們的藏書一目了然。尤其是我,藏書不足三十本,有一半還是與專業無關的英文書。先生問我:“你就這幾本藏書?”我回答說是。先生就說:“你們還是要購置一些常用書?!贝撕笙壬鴰状谓ㄗh我們購置某些必備之書,例如《全唐詩》。徐有富與張三夕兩位同門便都買了,我是靠每月35元的助學金生活的,一部《全唐詩》要六十多元,我實在買不起。有時先生還會自作主張地代我們買點書,當然都是挑書價低廉的。比如有一本《陳垣史源學雜文》,書價是0.29元,此書現在仍然插在我的書架上。13舍208室雖然簡陋,卻是一間名符其實的書房,因為我與三夕從早到晚都在室內讀書。我們達成一個不成文的默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