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謝飛:家有老母
編者按:老紅軍王定國2020年6月9日去世,享年108歲。二月份疫情期間,謝飛把他母親撰寫的七萬多字的《百歲紅軍百年路——王定國自傳》整理出來,計劃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出版,當時寫了序文?,F在母親去世,他提前把它交給南方周末發表,以表達哀悼之情。
責任編輯:朱又可
俗話說:家有老母便是福;家有老母勝似一寶。我今年78歲了,可還有個107歲的老母健在,豈不是非同尋常的幸福!
我母親王定國1913年2月4日出生,恐怕是仍舊健在的參加過長征的年紀最大的老紅軍戰士了。母親出身窮苦,七歲便為人磨豆腐打工,后又被賣為童養媳。她只記得外婆說她是“皇帝倒臺的那年臘月二十九出生”,參加革命后在延安、北京每次填寫干部表格時,總是在到底是1912還是1913年出生上猶豫;后來確定了現在身份證上的日期,即是1913年,又是陰歷12年底。
母親生育了我們兄妹五男二女,加上孫輩、重孫輩,早已是四世同堂。兩年前,母親還沒有病重住院時,除了兩個常年陪母親居住的兄弟以外,每到周末,我們大家,還包括母親扶養大的表姐弟十多家的幾十號人,都會到母親家里團聚;2018年11月,母親發燒住院不能再下床走動之后,每周七天,我們七個兄弟、表弟們,每日都會輪流到病房里去探望她,并在微信群中時時發布交流著母親的病情。家有老母在,多大的家也不會散;家有老母在,幾代家人的心才同熱同歡。母親是家庭的福,母親是親情的寶。2012-2014年,我搬到母親家陪住期間,在母親的關注下,我編輯出版了父親的遺墨:《謝覺哉家書》,并寫了篇序文,叫《讀懂父親》。
一
讀過《謝覺哉家書》的讀者應該知道,我母親1937年與我父親結婚時是個不識字的文盲,是跟隨我父親在延安、北京工作中掃盲、學文化的;到五六十年代后,她不僅可以自己看書、寫文章,還跟著父親作詩、寫日記、學書畫了呢!文化革命后,她領導著編輯小組整理出版了《謝覺哉傳》《謝覺哉日記》(解放前部分)《謝覺哉文集》等幾百萬字的文獻后,又出版了自己的文集和自傳。1994年12月寫自傳時,母親還只有八十歲出頭,身體康健,頭腦靈活,還在連續三屆出任著全國政協委員,為政務、為公益事業,時時奔走在大江南北。我也是近來才再次細讀了這篇自傳,覺得它真實細致,文筆流暢,可以讓后人具體、實在地了解我這位“百歲紅軍”的母親早年投身革命、長征西路的艱苦歷程;以及解放后踏實工作,文革后煥發“青春”,成為著名的“社會活動家”的人生軌跡。我以為將其編輯再出版,讓我們,以及更年輕的一代代中國人,了解和記住已經或正在完全逝去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革命者的業績與歷程,將會有著深遠的意義。
二
對我們家庭來說,母親最大的功勞應該是——“生育之恩”。
前面說過,母親共為我們家庭生育了七個孩子,五男二女。父親在1942年10月6日的日記里記載著:“飄飄(注:我大哥謝飄)今日滿三歲。生于一九三九年十月六日早二時,時在蘭州八路軍辦事處。定定(注:我姐姐謝宏)一九三八年六月九日下午二點四十分生于蘭州牟玉光助產所。飛飛(延河)(注:延河是我的小名,大學畢業后改名謝飛)一九四二年八月十四日上午十時生于延安,送到中央醫院路上,延河邊?!眱号恼Q生日期、地點,連具體時辰都有記載。從1937年到1955年,約18個年頭里,我母親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