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夾心餅干”:如何化解被外界評價的焦慮?

我們無法直接解決他人的課題,必須跳出這一框架看到行為背后的需求,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責任編輯:溫翠玲

(IC photo/圖)

某日午飯過后,我下樓拿快遞。是買的一些書,其中包括最近特別中意的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和《兒童的人格教育》。雖然夏日的風帶著股燥熱,空氣中也彌漫著暴雨將至的潮濕,但想到馬上就要嗅到新書的味道,滿心雀躍。正準備穿過小區游樂場,在兒童滑梯旁卻被一位奶奶叫住。

“喂,你是不是剛才騎自行車那個小孩的媽媽?”一位年約60歲的奶奶,梳著精神的馬尾,發絲已呈灰色,水紅色的上衣,整體有些瘦削,臉色黃中帶黑。她瞪著眼睛的視線確實在我身上,說話聲音急促而尖銳。我回頭,確認周圍除了在照顧孫子的另外一位奶奶,再沒有其她年輕女子了。那應該就是在和我說話。但我確定,我不是她要找的人。

“不是啊”,因為我還沒有孩子。

我就站住,但凡事無論大小,只要和自己有些相關,便不免格外警覺。因此,我的半個身子仍然面向小區門口,準備隨時離開。

水紅色上衣奶奶繼續說:“剛才有個騎自行車的小孩,撞到我家孫子了?!边呎f邊彎下腰準備掀起孫子的衣服。小男孩正蹲在滑梯出口處,手指摸著滑梯,轉頭和奶奶一起看著我。此時,另外一位奶奶回頭看了我一眼就轉過視線繼續照看自己孫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思考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