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視頻的比考古的人還多”
在保定徐水區的鄭洛家族墓,挖掘現場圍滿了主播的身影,他們沖著手機跟粉絲互動,熙熙攘攘,房地產行業出身的囧叔形容“就像售樓處一樣”。
囧叔覺得自己的探墓有一種使命感:“很多古墓,明天也許就被村民給挖沒了,我把它們記錄下來,難道不是挺有意義的嗎?”
(本文首發于2020年6月2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收復河朔、河套地區的西漢名將衛青,其墓葬缺乏保護,雜草叢生,垃圾遍地。圖為2019年的衛青墓。
2020年6月15日早上六點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某村的宋代古墓考古現場,寧靜早早被打破了??焓钟脩簟八胃绮皇莻髡f”一早就開了直播:“關注宋哥不迷路,宋哥帶你看古墓?!?/p>
考古現場,五六名工作人員站在墓坑中,正在對一處古墓進行“裝箱”,做整體性的遷移。古墓周邊長滿樹木,塵土飛揚。三個月前,廣宗縣某村村民偶然在村北一個廢棄池塘發現了成規制的砌磚。隨后該古墓群被發掘,主播蜂擁而至。
“平鄉董姐”的嗓子已經喊得有點嘶啞了,“喜歡古墓歷史文化的可以關注我一下”“家人們把紅心摟起來,伸出你們發財的手,點點關注”。
“燕趙·雷子哥”站的位置,被古墓的圍欄擋住了現場。他爬上了樹,在樹上舉著手機直播“:老鐵們,點點紅心??!”
在“葉子托教”的直播鏡頭里,其他主播有的踩在架子上,有的站在汽車車頂上:“晚上我帶著頭燈過來,不讓進咱就看遠處?!?/p>
在快手,有大量古墓題材短視頻——“發現巨型石棺”“17號古墓打開”“最有分量的墓志銘”,有人戲稱“拍視頻的比考古的人還多”。在抖音,以“古墓”為話題的視頻播放量高達3.9億次。探墓者的足跡踏遍全國,既有清東陵、明十三陵等帝陵,也有中山靖王墓、怡賢親王墓等王侯將相、歷史名人和地方名士的古墓。
河北人囧叔和妻子囧嬸最初做旅游視頻,做了半年多,一直“沒什么人看”。2019年11月,囧叔上傳了一個在明代宦官田義墓的探墓短視頻。當時他進入對外開放的地宮,在棺槨的遺跡上,還散落著一些游客扔下的供錢。沒想到,很快受到了關注。
“做這個東西,(看的)人比以前多太多了?!眹迨甯袊@。自此,他轉向探墓,半年多探過的墓穴不下四十個,抖音粉絲很快達到18.5萬。
35歲的大龍在旅游短視頻圈內有個頗為響亮的名號——“古墓龍”——他因探訪眾多古代墓葬而為人熟知。2019年下半年,大龍已探訪一百多個古墓,抖音粉絲達到673.8萬。如今,他不僅有了屬于自己的文創,而且還與歷史學家閻崇年、作家岳南等進行過直播互動。
大龍的成名作,是探訪位于河北遵化的國家5A級景區清東陵。當時,經工作人員同意,大龍進入未對外開放的景陵后院參觀?!斑@是康熙皇帝的碑,”大龍站在明樓上,指著遠處的建筑說,“石五供,然后是二柱門,這個叫礓礤……”這個視頻為他漲粉超過兩百萬。
“未開放區域就一定比開放的區域好看嗎?其實也不一定?!北本┐髮W考古文博學院博士生奚牧涼關注大龍的視頻很長時間,見證了大龍探秘清東陵未開放區域后的爆紅。奚牧涼思考的是,為什么人們這么喜歡探秘這種“野的東西”。
“文博在這幾年快速大眾化,進入到一種消費主義的環境中。人們希望消費文物,而且不滿足于消費博物館和文創,而是希望消費滿足特權心態的東西,考古的過程也許都逐漸變得可以消費,”奚牧涼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不單單是地方文物保護的問題,也是這個社會看待文物心態的變化?!?/p>
2020年6月13日,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株木山鄉全賦村老墳山墓群考古工地,工作人員在發掘墓葬。
爭奪“野墓”話語權
除了景區內的墓穴,大龍還會探訪一些“野墓”“:有一些景區的地宮可以進去,開發得也很成熟;但有一些地宮是進不去的,因為地方偏遠,不適合做景區,有的用圍墻攔起來,有的沒有攔起來?!?/p>
奚牧涼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野墓其實是一個民間說法,無論是法律、行政還是學術研究,在文化遺產中并沒有這個概念?!蔽鞅贝髮W文化遺產學院教授劉衛紅分析,在直播中稱為“野墓”,一方面可能是為了引起公眾關注;另一方面可能是為了“逃避監管”“。根據目前的相關短視頻和直播情況來看,民間歷史愛好者探訪的古墓葬不止有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處于鄉野之中的墓葬,也有很多是已經核定公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