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鐘公交可達,最多1公里走到地鐵站
被研究的36城中,絕大部分的5公里通勤人口比重都超過50%,說明有一半市民通勤范圍在5公里范圍內。除拉薩之外,廈門、???、蘭州、寧波和福州都超過了60%。少于50%的有上海、南京、重慶和成都,但都接近50%,只有北京為38%,遠低于其他城市。
“地鐵線網的長度是夠了,但線網的密度怎么樣,是不是集中在人流量最大的地區?這是一個問題?!?br />
“無論怎么規劃,落地到人的感受上就是你通勤要花多少時間?,F在我們要做的,就是以‘時間’為標準,去反推城市該如何規劃?!?br />
(本文首發于2020年6月2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汪韜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0年6月16日,晚高峰時間,北京東四環,上班族們佩戴口罩乘坐公交車回家,車窗外,車水馬龍。
北京2020年6月12日新增的一例新冠確診病人,突然爆紅成了風云人物:西城戶口,家住房山,工作在朝陽,到過豐臺區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買菜,就診時又選擇了石景山醫院,足跡遍布了北京五個區,東、西、南三個方向。有網友調侃,這位市民每日在城里縱橫叱咤,是北京魔幻通勤狀況的一個縮影。
從北京房山區去朝陽區CBD工作,距離近40公里,搭乘地鐵要換乘三條線路,下地鐵后可能還需要步行幾公里;如果自己駕車前往也要行駛近一個半小時,這還不包括碰上堵車和限號。
除通勤距離長外,擁擠的地鐵和道路、天通苑為代表的“睡城”、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過于集中等也早就成為北京的老大難問題。
2020年5月,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監測與治理實驗室、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以及百度地圖慧眼聯合發布了《2020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選取了36個中國主要城市,從通勤范圍、職住空間匹配、通勤距離、幸福通勤、公交服務、軌道覆蓋6個方面描繪了城市通勤畫像。
北京市在《報告》中的各個方面表現均不佳。報告編制方、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覺得,城市規模大了,長距離通勤問題難以避免。如何跳出“攤大餅”模式,避免城區無限擴大,改善居民的通勤體驗——北京給擴張中的城市提了醒。
幸福通勤:5公里可達
“通勤”一詞來自日語,指的是從家往返工作地點的過程,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潘海嘯進一步解釋,這是“人從家中的狀態轉換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
具有幸福感的通勤是多遠?《報告》認為,如果城市居民的通勤距離為“5公里”,就可以通過步行、騎行等多種方式完成,且通勤時間合理可控,較有幸福感。
《報告》按規模將36個重點城市劃分為超大城市(北上廣深)、特大城市(天津杭州等)、Ⅰ型大城市(太原長沙等)、Ⅱ型大城市(石家莊、蘭州等)和Ⅰ型小城市(僅拉薩)5類。數據來自2019年1-6月百度地圖位置服務和移動通信運營商。研究者將這些信息以250米的距離作為一個柵格,形成通勤起止點信息,并用這兩個獨立的數據源進行交叉驗證、融合分析。報告注明,相關數據處理各環節均匿名化,各環節及輸出不涉個體隱私。
王凱強調,這些數據呈現出來的是一般化的結果,可能與每個通勤者的個人體驗存在一定差異。
城市享受5公里通勤的人數基本與城市規模成反比。36座城市里規模最小的拉薩,67%的通勤人口的通勤距離在5公里內——作為游客也能感受到,拉薩的主要城市功能集中在八廓街周圍。36城中,絕大部分城市的5公里通勤人口比重都超過50%,說明有一半市民通勤范圍在5公里范圍內。除拉薩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