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宇:我寫小說不是為了自圓其說
“我一定要有那種漫溢的部分,那個東西有光暈,是曖昧的時刻,但我覺得它才是真正確鑿的東西,比客觀邏輯還要真實”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南京
責任編輯:周建平
《冬泳》是班宇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通常來說,新人的第一本書在印數上會相對謹慎,但這本書很快加印,并且迅速躥紅?!俺鋈Α钡闹苯诱T因是易烊千璽在ins上的轉發,引起了粉絲的追捧購買。對《冬泳》的出品方理想國來說,這是意外的驚喜。
與此同時是來自主流文學界的肯定,新書面市兩個月左右,班宇被《收獲》雜志文學排行榜的九位評委票選為短篇小說組榜首。頒獎詞這樣寫道:“作者就像是從巨大的崩潰中幸存折返的人,他掌握著滿手的細節,慢慢陳列一些,又藏起更多,一段翻滾著塵世悲歡的窮游,既看山河風景,也探幽微人心?!?/p>
對于小說家,最重要的有時不是第一本書,而是第二本。因為那代表著在最初的爆發力后可持續發展的穩定創作能力。不到兩年時間,班宇交出了答卷。他的第二本小說集《逍遙游》,似乎再次驗證了這位文學新人值得期待的程度。
不合時宜的想象
東北作家群體近年來在文壇受到的矚目,某種程度上與人們對東北的想象緊密關聯。對這片土地之外的人來說,東北被賦予了某種悲情色彩——國有大工業在過去40年間由盛轉衰,時代的巨大落差,對應著無數具體個人的命運跌幅。極北苦寒之地人們蘊藏的生命力——窘迫、隱忍、溫情、絕地反擊時的爆發……成為東北文學凝視和書寫的對象。
記者和編輯們來到東北與班宇相見,多少帶著好奇心,希望看到著名的鐵西區。艷粉街、工人村……這些曾經是沈陽的地標,即使衰敗了,外來者依然視之為傳奇:懷舊、頹廢、充滿風塵感,仿佛一部文藝電影的背景。他們打量這一切的眼光是復雜的、抒情前置的,混合著仰視和俯視。
班宇2016年開始寫小說。這一年,他30歲,在朋友的說服下參加豆瓣閱讀征文大賽,他那篇名為《打你總在下雨天》的文章獲得了喜劇組的首獎,也成為《冬泳》中《工人村》的藍本。
獲獎點燃了班宇的自信,同時讓他覺得不過癮。征文寫作畢竟受制甚多,都說東北人擅長喜劇諧謔,他對自己寫作的期許卻不在這個點上。
他筆下的工人村,是他從小生長的地方。曾經平地而起的工業新城帶有計劃時代那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