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結婚,又為何不忠?
“我們人類這個物種進化出的大腦,形成了這個模式——找到伴侶、一夫一妻、結婚、離婚、再婚、再離婚等等。我們的大腦沒有真正為多妻或多夫而設,我們進化出了嫉妒心。然而在很多文化里,富有的男人可以找到多個愿意容忍的女人,原因在于他的資源?!?/blockquote>責任編輯:邢人儼
電影《麥克白》(1971)劇照
相比“離婚冷靜期”,一個玩笑的說法是,社會更需要“結婚冷靜期”。美國生物人類學家海倫·費舍爾在《我們為何結婚,又為何不忠》中,用生物學視角詮釋人類的相愛、結婚、外遇、離婚的歷史。
75歲的費舍爾高興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自己很快將要結婚,并且打算實踐一種叫作“分開同居”(LAT, living apart together)的新型婚姻模式。在這類婚姻里,夫妻二人不會一直住在一起,他們在每周固定的時間同居,另外幾日則分開獨居,各有各的生活。
費舍爾多年來研究愛情和婚姻中人類的大腦反應,是愛情生物學領域的領先專家。這些年來,一夜情、丁克家庭、開放式婚姻等新現象出現,婚姻家庭模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但是,出軌和離婚的概率也越來越高,似乎沒有什么秘訣能教人們如何維持長久關系。
歷史學家斯蒂芬妮·孔茨研究了婚姻的歷史,發現人們并非一直為了愛情而結婚,從18世紀之后,才出現了自由戀愛、為愛結婚的激進觀念。而近三十年來,一場歷史性的婚姻革命正在席卷而來,這個維持幾千年的傳統行將結束,“人們不再需要通過結婚來建構成功的人生或長久的性關系”。
費舍爾不同意孔茨的觀點,她認為婚姻和家庭不會消失,因為這是人類社會適應性最強的一個單元?!皩韾矍榛橐龅娜魏晤A測,都要考慮將來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人類對愛情百折不撓的、適應性強的和原始的渴望?!彼跁淖詈髮懙?。
“我們進化出了墜入愛河、結成伴侶的大腦回路”
南方周末:數據顯示,只有3%的哺乳動物實行一夫一妻制,因為不利于傳宗接代。那么人類為什么選擇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海倫·費舍爾:單配偶不止意味著在性方面忠誠于一人,還意味著和對方結成團隊,共同撫養孩子。97%的哺乳動物不會這么做,因為它們沒有這個必要,母象懷孕后,可以隨象群一起遷徙生活,生下孩子,不需要伴侶在旁。很多動物都是如此。
人類社會中的一夫一妻制大約形成于44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被迫從樹上下來,到地面上生活,為了攜帶食物、工具和武器保護自己,他們開始用雙腿而不是四肢行走。剛學會直立行走時,女性祖先不太可能一只手抱住相當于20磅保齡球那么重的嬰兒,另一只手執工具喂養保護自己,她需要一位伙伴來幫助她照顧嬰兒。男性也不大可能真正維護住整個“后宮”,其他男性會試圖偷走她們。因此,一對一的伴侶關系為女性照顧孩子提供基礎,對男性來說則是實用的。那些組成伴侶的父母的孩子幸存了下來,于是我們進化出了墜入愛河、結成伴侶的大腦回路。
但我不認為這些伴侶關系會永遠維持。在狩獵采集社會,女人如果遇到糟糕的伴侶,孩子可以加入混齡撫養群體,由更大的孩子或叔叔阿姨表親來照顧。她可以離婚,找到新的伙伴,養育更多孩子。如今人們如果選擇離婚,根據1947到2011年的聯合國《人口統計年鑒》,我研究了全球八十多種文化中的離婚數據,發現大部分離婚發生在婚后三年或四年,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七年之癢”。通常他們只有一個孩子。
南方周末:但根據人類學家喬治·彼得·默多克1949年的研究,大約250個不同的社會中,只有43個實行一夫一妻制,其余大部分都盛行一夫多妻制。這如何解釋?
海倫·費舍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