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作文為何長盛不衰?“真情實感”應是評判的第一標尺
當下套路作文在媒體上屢遭詬病,然而在教學實踐中,老師依然“你批評你的,我教我的”;學生依然“你批評你的,我寫我的”。批評者不是判卷老師,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一句話,只要評價導向不改,套路作文會長盛不衰。
責任編輯:溫翠玲
去某小學聽畢業班的作文課,某老師指導學生寫作文的開頭,讓學生學習“引用歌詞法”。比如,寫《母親》,引用《母親》這首歌開頭:“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比如,寫《童年》,引用《童年》這首歌開頭:“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草叢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某老師指導完,讓學生一試身手,試用這種方法寫一篇作文的開頭,有很多學生想不出合適的歌詞,急得抓耳撓腮。
評課時,我否定了某老師的這種教法,說讓學生按這種套路教學生寫作,太刻板,太繞彎。題目是什么,就可以開門見山寫什么,何必讓學生搜腸刮肚去想歌詞呢?
某老師不服,說,歌詞句式整齊,語句優美,朗朗上口,還有韻律感,借力歌詞開頭,先聲奪人,可以把判卷老師震住,容易得高分。
我無語?!胺?,分,是老師和學生的命根?!比绻犖业?,把師生的成績拉下來了,可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