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頓·格拉澤:世界級符號背后的天才設計師
“歷史不是創意的敵人,我興奮地汲取人類視覺史中各種素材,新藝術、中國水墨、德國木刻、美國原始畫、維也納分離派以及30年代的動畫片都是我無窮的靈感來源,我將它們融入海報設計,化作新的影響力?!?/blockquote>責任編輯:雨僧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如果你需要為你的設計作出解釋,那么這個設計是失敗的?!?/p>
6月26日,美國平面設計大師米爾頓·格拉澤(Milton Glaser)在他生日當天于紐約曼哈頓家中溘然長逝,享年91歲。
格拉澤一生設計出無數令人贊嘆的作品,他的創造力深刻、廣泛,被譽為美國半個世紀平面設計的化身。
格拉澤最知名的代表作是風靡全球的“I?NY”(我愛紐約)標志。這個簡單直白的設計,你甚至只用手機輸入法就可以把它打出來。自上世紀70年代誕生至今,這個標志已成為人類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近兩百個國家上千座城市都在復刻它,人們紛紛用它表達自己對各樣人事物的愛意,一種說法是,人類如此喜愛這個標志,恨不得把它印到月球上去。
在商業藝術被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主導的時代,格拉澤標志性的奇思妙想、對色彩的創造性運用和深思熟慮的敘事使他的作品與眾不同,并滲透到他所觸及的一切。他為鮑勃·迪倫(Bob Dylan)設計的迷幻海報被評為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十幅海報之一。他的代表作還包括普利策獎獲獎劇目《天使在美國》(Angels in America)和電視節目《廣告狂人》(Mad Men)的海報、DC漫畫及布魯克林啤酒廠的標志、世界衛生組織的艾滋病標識等等。
格拉澤一生獲獎無數,作品在全球多家博物館中展出并被永久收藏。2004年,格拉澤榮獲庫珀·休伊特國家設計博物館的終身成就獎。2009年,他被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授予“美國國家藝術獎”獎章,成為美國首位獲得這一殊榮的平面設計師。
“我做過的最成功的設計就是‘I?NY’的標志。在這個非常簡單的標志中:I是一個完整的單詞,‘心’是一種感覺的象征,‘NY’是一個地方的縮寫。這個簡單的小把戲能激發大腦解決問題的沖動,人們看一眼就記住了。這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的一個標志,它是政府用來改變人們對城市看法的工具。這個標志反映了人群中的某種欲望,大家從漠不關心到轉變意識,喊出‘我不想搬出去。我愛紐約’,這讓我感到非常自豪?!?/p>
20世紀70年代中期,越戰后的美國疲憊不堪,經濟蕭條。紐約市的犯罪率上升,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一座危險的“罪惡之城”,城內盡是荒廢失修的房屋,充滿著絕望壓抑的氣氛。
為了走出困境給旅游業提振士氣,紐約市商務局聘請著名的廣告公司 Wells Rich Greene 和格拉澤為紐約市設計一款徽標。當時47歲的格拉澤已身負盛名,出于對這座城市的熱愛,這個土生土長的紐約人幾乎是無償工作,一口氣提交了數個設計方案,最終獲選的則是他前往會議途中在出租車后座上的隨手涂鴉——他用紅蠟筆在半個信封上草草涂出的“I?NY”,靈感來自羅伯特·印第安納(Robert Indiana)四個字母疊在一起的波普藝術作品“LOVE”。
“I?NY”的正式徽標由圓潤的黑色字母和一顆代表“愛”的紅心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