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黑人家庭的,不是種族歧視,而是福利“甜毒”

喬伊斯·拉德納在1980年代看到了福利制“甜毒”發作的開頭,看到了“和白人一樣的夢想”是如何消逝的,看到了平權運動帶來的政治地位改善被濫用。三十多年后,著名經濟學家托馬斯·索維爾(黑人)看到了“甜毒”發作的晚期,潰爛的社區、崩潰的家庭、失去自立能力的失敗者群體,以及更為深刻的種族隔閡。種族問題?一言以蔽之,種族問題的表象之下是政治問題,不是福利制度“做得還不夠”,而是“做得太多”了。

責任編輯:陳斌

6月8日,一名男子在美國華盛頓白宮附近手舉“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抗議標語。 (新華社記者 劉杰/圖)

和黑人相關的所有社會問題都可以被裝進“種族歧視”“奴隸制創傷”之類的大籮筐里,以至于涉及任何種族議題時,政治家和媒體都化身高中歷史老師,煞有介事地談論著一兩百年前的陳年往事,反而是近五十年來的公共政策很少被審視和討論。

這似乎是理所應當的,《1964年民權法案》和《1965年選舉權利法案》摧毀了種族隔離之后,美國政府推行了大量向黑人傾斜的福利制政策。對這些善意滿滿、投入大量政府資源的“德政”,唯一被輿論容許的批評就是“做得還不夠”。然而,正如過高的糖分攝入導致疾病,福利制的“甜毒”正在摧毀底層黑人。

受沖擊最為嚴重的無疑是底層少數族裔的家庭結構。2015年美國本土77%的黑人嬰兒出生于單親媽媽家庭,黑人族群的家庭結構已經分崩離析。

毫無疑問,奴隸制造成了很多罪惡,但是并不包括破壞黑人家庭結構。因為莊園主出于減少反抗、維護秩序的目的,傾向于維護并鞏固奴隸家庭的穩定,而黑奴珍視家庭組織對生存環境的支持。因此,南方種植園中,黑奴大家庭是普遍存在的。絕大多數情況下,奴隸交易是以整個家庭為單位。即使單獨被交易的奴隸,也大多到了可以正常離開家庭的年齡。

在種族隔離時期,黑人群體總體上繼承了過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