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防部長“辛格”背后的軍人江湖
“你打一發,我回擊三發?!薄队《瓤靾蟆吩录悠聡⒋髮W南亞研究所所長C·拉賈·莫漢的話說,急于獲得哪怕宣傳上的勝利,都是印度國防部長與軍官的共同目標,至于勝利的“成色”,則是后話。
“辛格”是印地語“獅子”的音譯,這象征著“尚武家族”的印度高級種姓正領導著印軍成為一群“好斗之獅”。
莫迪過去六年執政,印度軍官團一系列目標都得以實現,從設立“有權指示各軍種合作”的國防參謀長,到緊急采購軍火的特別通道制度,再到如今放寬一線指揮官交戰權,是過去無法想象的。
(本文首發于2020年7月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姚憶江
印度國防部部長辛格發表演講。
“婆羅門本是最高種姓,但今天的印度,還有一種超級種姓,一種享有特權、觸目顯眼、素質一致、紀律嚴格的權力集團……凌駕于所有種姓之上,這就是軍官團?!庇骷彝査埂h根在《誰繼承尼赫魯》一書中,發出如此感慨。
過去兩個多月,印度軍隊同時與三個鄰國制造邊境摩擦,儼然成為網上“熱搜”新聞。而駕馭這支世界第三大武裝力量的人——文職國防部長和職業軍官,究竟想些什么、謀求什么、害怕什么,甚至他們之間爭奪什么,都變得與地區局勢息息相關。
2020年6月21日,印度國防部長拉杰納特·辛格召開了傳達莫迪指令的會議,內容是批準印軍“用各種手段應對北部鄰國在實際控制線(LAC)沿線的任何攻擊性行為”。
當天,新德里電視臺在新聞節目里提到,“莫迪政府授予邊境部隊在與鄰國軍隊對抗時,根據實際局勢酌情應對的充分自由”,這意味著印軍交戰規則(ROE)發生變化,對軍官的“政治約束”已微乎其微。
2020年6月24日,“巴基斯坦防務在線”分析,一連串損兵折將的邊境摩擦,加上糟糕的氣候,讓戴著口罩開會的印度防長和將領們覺得,“什么都不如快刀斬亂麻來得利索”。
印度陸軍第14軍在加勒萬河谷故意越線挑釁,比哈爾聯隊第16營營長桑托什·巴布上校以及數十人死傷,讓拉杰納特面對媒體時臉色鐵青,“國家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勇敢和犧牲!”
沒想到,一群巴基斯坦網友馬上曬出2019年2月拉杰納特說過與此雷同的一句話——當年2月14日,印度中央后備警察在克什米爾被炸死40人,拉杰納特時任內政部長,未經核實就把罪名安到巴基斯坦頭上,他還催促印軍動手,印度空軍匆匆越線轟炸,結果被巴基斯坦空軍干掉兩架飛機,一名飛行員被俘。
“你們有多勇敢,新德里就有多勇敢”
拉杰納特最反感的詞匯,是“妥協”。
他生于1951年,只比莫迪小一歲,在執政的印度人民黨內有望成為“接班人”。就在2019年,其在中央政府工作的兒子,因玩忽職守遭到莫迪訓斥,拉杰納特不但強烈抗議,還自稱要“放棄政治、賦閑在家”,莫迪出面辟謠才息事寧人。
從政近50年,拉杰納特長期干著“訓練人,改造人,征服人”的事。1974年首次出任人民黨后備隊伍國民志愿服務團(RSS)的米爾扎布爾區秘書,物理學碩士出身的他,抓住失業青年急于尋找出路的特點,用“選擇RSS+服從RSS=SUCCESS(成功)”的簡單號召,把組織觸角滲透到農村、城市平民區,提供公益服務,為人民黨爭取民心。
拉杰納特虔誠清廉,務實果斷,當北方邦首席部長時,那里的經濟一度是北印度的“黑馬”。2019年6月1日,當他履新國防部時,印度雷迪夫新聞網就預言,軍隊的頭頭腦腦將是被整肅的“RSS第二”,意為要把這個盤根錯節的“公務員部門”變成職責清晰、行動果斷的“戰斗隊伍”。
的確,比起拉杰納特接手過的其他部門,印度國防部的特殊性在于“官僚-軍人-政客”三位一體——國防部長出身的政客,他們最想改革,但沒有軍事專業性而無從下手;文職官僚長期負責具體工作,擁有專業性,卻是現行體制的受益者,無意拿自己開刀;而兼具專業背景和改革期待的軍人,則受制于本國“重文抑武”的體制,只能委身某個具體領域,無法施展拳腳。
這種背景下,拉杰納特在過去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